张学良的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光洁的梨花木桌面,发出沉闷而规律的笃笃声,在过分安静的书房里显得格外清晰。
窗外,早春的寒风呼啸而过,偶尔卷起几片残雪打在玻璃窗上,发出细碎的声响。
他面前摊开着一份厚达五十余页的《奉天兵工厂改革及东北工业建设初步规划》,封面上墨迹尚未全干。
这份文件沉重得仿佛不只是纸张,而是整个东北的命运。
"一个月内建成水泥厂?
三个月产量满足全部军事要塞需求?
"少帅终于开口,声音里带着难以置信和浓浓的怀疑,他抬起头,目光锐利地看向坐在对面的杨宇霆,"邻葛兄,你不是在说梦话吧?
日本人建个同等规模的水厂用了整整一年!
他们的设备、技术都是现成的,而我们呢?
几乎从零开始!
"杨宇霆从容不迫地端起桌上的青花瓷茶盏,轻轻吹开浮沫,啜饮一口。
茶是上好的龙井,清香回甘,让他因连日熬夜而疲惫的精神为之一振。
"汉卿,日本人是按部就班,我们是救命。
方法自然不同。
"他放下茶盏,声音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笃定,"他们建厂是为了盈利,我们建厂是为了生存。
"他从文件中抽出一张精心绘制的图纸,铺展在张学良面前。
图纸上用精细的线条勾勒出新型立窑的结构,旁边密密麻麻的标注显示出设计者的深思熟虑。
"这是新型立窑设计图,热效率比传统窑提高三倍不止。
"杨宇霆的手指划过图纸上的关键部位,"这是原料配比方案,利用我们东北特有的矿渣做添加剂,不仅成本降低一半,凝结速度还更快。
这里还有余热回收系统,可以将排放的热量重新利用..."张学良俯身细看,图纸上复杂的参数让他这个军事出身的人眼花缭乱,但几个关键数据确实惊人——能耗降低百分之西十,生产效率提升两倍,成本下降百分之五十五..."这些技术...从何而来?
"张学良的目光锐利如刀,首射向杨宇霆,带着审视和探究。
他知道杨宇霆能力出众,但如此超前而完整的技术方案,实在出乎他的意料。
"这些年私下搜集的,"杨宇霆面不改色,迎上他的目光,语气坦然,"走南闯北,与各国工程师交流,零零散散积累了不少。
就等着有一天能派上用场。
"这自然是假话。
哪有什么私下搜集,分明是用那100积分从系统商城里兑的《水泥生产工艺大全》。
里面不仅有意想不到的土法生产技术,甚至还有简易混凝土配方和速凝剂制作方法,都是超越这个时代的知识。
但此刻,他必须表现得信心十足。
张学良沉默了片刻,手指继续敲击桌面,似乎在权衡什么。
终于,他再次开口,问出了最关键的问题:"资金从哪里来?
财政厅那边可是...""不用财政厅一分钱。
"杨宇霆微笑,他知道这个问题一定会被提出,"我打算发行东北建设债券,面向全社会募集。
年息五分,用水泥厂未来收益做担保。
""老百姓会买?
"张学良挑眉,"这些年各种债券发了不知多少,信誉早己...况且如今银根紧缩,哪来的闲钱?
""所以需要汉卿您亲自出面,"杨宇霆图穷匕见,这是他计划中最关键的一环,"以您的名义发行,再请于凤至夫人第一个认购。
夫人素有贤名,在民间声望极高,她一带头,富商巨贾必然跟进。
"见于凤至的名字让张学良神色稍缓,他确实信任妻子的眼光和能力。
"另外,"杨宇霆压低声音,身体微微前倾,"我还想请汉卿特许,债券可以用粮食抵扣。
今年收成不好,很多农民手头缺现钱,但有存粮。
我们可以用债券换粮食,既解决资金来源,又平抑粮价。
""你要粮食做什么?
"张学良困惑地问。
"一石三鸟。
"杨宇霆的手指在地图上划过,"建厂需要大量人手,我们管饭,再给工钱,但工钱的一半用债券支付。
这样不仅解决招工难,还让工人成为工厂股东,干活自然卖力。
筹集来的粮食则可以供给军队和城市,稳定物价。
更重要的是,这能建立一个新的经济循环,减少对现银的依赖。
"张学良盯着杨宇霆看了足足一分钟,眼神复杂难辨,突然大笑起来:"好!
就依你!
我倒要看看,你怎么用一个月时间变出个水泥厂来!
若是办成了,我亲自为你请功!
若是办不成...""必不负所托。
"杨宇霆躬身行礼,心中却是一沉。
牛皮吹出去了,现在得兑现了。
走出大帅府时,杨宇霆的后背己被冷汗湿透。
春寒料峭,风吹在脸上如同刀割,他却浑然不觉。
兑换”水泥生产线优化方案“:50积分兑换”简易混凝土速成技法“:30积分剩余积分:20心疼啊!
但值得。
这些知识将是他在这个时代安身立命的根本。
回到办公室,他立即召集心腹,开始部署。
三天后,奉天城内外贴满了醒目的告示:"东北建设债券"正式发行,年息五分,保本保息,少帅夫妇亲自担保。
正如杨宇霆所料,于凤至第一个认购五千大洋的消息传出后,全城轰动。
各大银行门口排起长队,不少农民真的扛着粮食来换债券。
杨宇霆还特意让人在兑换点支起大锅,免费提供热粥和窝头,更赢得一片赞誉。
"杨总参议真是为民着想啊!
""用粮食就能换债券,明年还能有利息,这好事上哪找去!
""少帅和夫人都买了,咱们还怕什么?
"七天后,北门外一片荒地上,三千壮劳力开始平整土地。
杨宇霆采纳后世"大会战"模式,将工人分成三班,昼夜不停施工。
他甚至还从系统兑了首《咱们工人有力量》,让识字的工人教大家唱。
于是,奉天城外整天回荡着粗犷的歌声:"咱们工人有力量!
嘿!
咱们工人有力量!
每天每日工作忙,嘿!
每天每日工作忙!
盖成了高楼大厦,修起了铁路煤矿,改造得世界变呀么变了样!
"士气空前高涨。
杨宇霆更是几乎吃住在工地,与工人同甘共苦。
这个细节被随行记者拍下,登报后引发更大反响。
《东北日报》头版刊登了杨宇霆满身泥污与工人一同扛木料的照片,标题是《与民同劳:杨总参议的强国梦》。
第十五天,主体厂房竣工。
第二十一天,第一座立窑点火。
第二十八天,第一包水泥下线。
当灰白色的粉末被装进印有"辽河牌"字样的纸袋时,全场沸腾。
老工匠捧着水泥老泪纵横:"咱们中国人...也能造出这么好的水泥了!
看看这细度,看看这成色,不比日本人的差!
"杨宇霆亲自检验,取样、和水、成型、养护...一系列流程娴熟得让旁边的工程师目瞪口呆。
"标号完全达标,凝结速度甚至比预期的还快!
"总工程师激动地报告。
"立刻装车,"杨宇霆下令,"第一批送往辽河防线,告诉守军,用我配发的配方搅拌混凝土,三天内把所有机枪堡垒加固一倍!
"消息传回大帅府时,张学良正在接待日本领事林久治郎。
会谈气氛原本就有些微妙,当副官敲门进来报告水泥厂成功投产的消息时,林久治郎的脸色明显沉了下来。
"听说杨总参议办了个水泥厂?
"林久治郎貌似随意地问,手指轻轻转动茶杯,"效率真是惊人啊。
""小打小闹,"张学良轻描淡写,心中却暗自得意,"主要是解决民用,毕竟这些年建设缺不了水泥。
"林久治郎皮笑肉不笑:"不过我们技术人员检测过样品,质量似乎不太稳定啊。
如果需要技术援助..."话音未落,副官再次敲门进来:"报告!
杨总参议派人送来急件,说是给日本朋友的礼物。
"张学良挑眉:"拿过来。
"精致的礼盒打开,不是预想的茶叶或瓷器,而是一块灰扑扑的混凝土板。
旁边卡片上写着:"辽河牌水泥试制品,承压3000斤,敬请指正。
附:辽东大学检测报告一份。
"林久治郎脸色顿时难看。
日本最好的水泥也只能承压2500斤。
那份检测报告更是详细得惊人,完全符合国际标准。
"看来质量还行?
"张学良微笑举杯,难得地在日本人面前如此扬眉吐气,"领事先生刚才说要技术援助?
"林久治郎被噎得说不出话,只能强颜欢笑:"呵呵...确实...不错..."当天的会谈提前结束。
据说林久治郎回到领事馆后,砸碎了自己最心爱的景德镇瓷瓶。
是夜,杨宇霆收到系统提示:成功震慑日本领事,改变微小历史节点,获得200积分当前总积分:220他站在刚刚投产的水泥厂高台上,望着远处灯火通明的奉天城,脸上终于露出了一丝疲惫而真实的笑容。
这才是开始。
"总参议,"副官匆匆走来,低声汇报,"常荫槐厅长来了,在办公室等您。
"杨宇霆眉头微皱。
常荫槐这个时候来,恐怕不是好事。
果然,一进办公室,就见常荫槐面色凝重地坐在那里。
"邻葛兄,恭喜啊,"常荫槐皮笑肉不笑,"水泥厂大获成功,现在你是咱们东北的大红人了。
听说少帅对你赞不绝口啊。
""荫槐兄说笑了,都是为汉卿办事。
"杨宇霆淡淡道,"这么晚来,有事?
"常荫槐凑近几分,压低声音:"邻葛兄,我得到消息,财政厅那帮人明天要在会上发难,说你滥用债券资金,中饱私囊...还有人说要查账。
张振鹭虽然进去了,但他的余党还在。
"杨宇霆心中冷笑,果然来了。
他搞出这么大动静,触动了太多人的利益。
"多谢荫槐兄提醒,"杨宇霆面色不变,"清者自清,让他们查便是。
"常荫槐愣了一下,显然没料到杨宇霆如此镇定:"可是...他们来者不善啊。
要不要我...""没有可是,"杨宇霆打断他,"明日我自有分寸。
荫槐兄若是真心帮我,不妨在铁路运输上多行方便,接下来往各地运送水泥,还需要你的支持。
"常荫槐眼神闪烁,最终笑道:"这个自然,自然...那我先告辞了。
"送走常荫槐,杨宇霆站在窗前,望着窗外沉沉的夜色。
明天的会议,将是一场硬仗。
但他并不害怕。
有了水泥厂的成功,有了系统的支持,更重要的是,有了改变历史的决心——这场仗,他必须赢。
"备车,"他忽然转身,对副官道,"去兵工厂。
我倒要看看,还有多少蛀虫在那里啃食东北的根基。
"夜色中,汽车驶向城外兵工厂的方向。
杨宇霆靠在椅背上,闭上眼睛。
兑换”基础会计与审计知识“:50积分剩余积分:170知识涌入脑海的感觉依然奇妙。
他微微一笑。
明天,会给所有人一个惊喜。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