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的风凉凉地吹过校园林荫道,夏研仓皇告别后跑进宿舍楼,身影很快消失。
林见站在原地,静了几秒,才慢慢往回走。
宿舍里,大熊正戴着耳机打游戏,见他回来,探头打趣:“哟,你小子这么晚才回来?
不会谈恋爱去了吧?”
林见只是淡淡笑了笑,把外套挂好,没解释什么。
洗了把脸,他刚坐到书桌前,手机震动起来。
屏幕上跳出一行名字——魏教授。
他接起,电话那头传来一贯温稳的声音:“林见,你现在方便吗?”
“方便,教授。”
“明天上午有一个跨学院的学术交流会,本来不打算让本科生去。
不过你最近的状态,让我觉得……你该听听。
或许能得到启发。”
魏教授顿了顿,又补了一句:“临时决定的,如果有安排,可以拒绝。”
林见沉默了两秒,嘴角微微弯起:“没有安排。
我去。”
“好。”
电话那头传来轻轻的笑声,“那明早九点,我带你进去。”
挂断电话,寝室安静下来。
大熊己经戴着耳机喊得正激烈,没人注意到林见唇角那抹若有若无的笑意。
窗外的灯火倒映在他的眼里,像是某种新篇章正在悄然拉开。
第二天早晨八点半,阳光洒在校园的石板路上。
魏教授带着林见快步走进交流会会场。
此时台上正有博士生在做汇报,投影幕布上铺满了复杂的方程与模型。
博士生滔滔不绝讲到一半,主持教授抛出一个问题,现场忽然鸦雀无声。
没人能答。
魏教授只是淡淡一笑,开口:“林见,你怎么看?”
一瞬间,几十双目光都落在这个陌生的本科生身上。
林见神色平静,扫了一眼数据,随口道: “变量耦合被简化过度,你们少算了一阶的非线性干扰。”
他走到白板前,几笔写下推导,简洁得不可思议。
不到一分钟,原本死结一样的难题,竟然被他轻轻解开。
会场一片哗然。
主持教授盯着他,目光锐利:“你是博士几年级?”
魏教授笑而不答,只是抬手挡了挡,算是替林见拦下这一问。
坐在后排的一个陌生人,眼镜下的目光静静注视着林见,神色难以捉摸。
他表面戴着科研机构的胸牌,实际却是国家智库的探子。
散会后,那人主动走上前,与魏教授寒暄:“老魏,你这个学生不错啊,哪年级的?”
魏教授淡淡笑道:“还年轻。”
没再多说。
可心底却隐隐察觉:林见,可能要卷进一个更大的漩涡。
散会后的走廊,人群三三两两地散开,余音犹在。
几位教授低声议论着,时不时朝林见的方向投来好奇的目光。
林见走在魏教授身侧,神色淡然,像刚才解开的是一道普通练习题,而不是困扰博士后团队半年以上的难题。
魏教授看了他一眼,眼底微微闪过一丝笑意,又迅速隐去。
那位戴眼镜的陌生人没有急着离开,而是站在门口,像是随意闲谈,和几名学者交换名片。
等林见走近,他才上前一步,笑容温和。
“老魏,你这学生真是藏得深啊。”
他说着,把名片递过去,目光却落在林见身上,似乎要将他整个人记下。
“本科生能有这样的敏锐度,我还是第一次见。”
魏教授接过名片,神情不动:“年轻人,悟性高一点,很正常。”
“嗯。”
那人推了推眼镜,点头笑了笑,却没再追问。
他只是轻轻地拍了拍魏教授的肩膀:“有时间,我们找机会再聊。”
说罢,他转身消失在人群里。
林见没有说话,只是安静地看着那人的背影。
余光中,他注意到对方离开时,手机屏幕上闪过一行模糊的代码,像是某种加密通讯界面。
魏教授背着手,慢慢走向楼梯口。
脚步声在空旷的楼道里格外清晰。
他沉默了一路,终于低声开口:“林见,你刚才的推导……很漂亮。”
他停顿片刻,神色却多了几分凝重。
“不过,记住一句话:有些时候,太过锋芒,并不是好事。”
林见侧过脸,眼神平静:“教授的意思是,让我藏着?”
魏教授微微一怔,随即轻叹:“你会明白的。
总之,不要轻易相信陌生人。”
两人一前一后走下楼。
玻璃窗外,天色渐暗,路灯次第亮起。
空气里有股说不清的压抑感,仿佛有无形的目光,从更高的地方俯视着他们。
林见低头,看着自己的手指。
刚才在白板上推演时,他明明没有“思考”,只是顺着某种清晰的轨迹,把答案写了出来。
那条轨迹,像是早己存在于空气里,只等他去确认。
他心中浮起一个念头: ——我,真的只是个普通学生吗?
夜幕沉沉,京城某处封闭的办公楼里,灯光通明。
会议桌上摆着两份厚厚的资料,纸张边缘还带着热气。
几名头发花白的研究员围着电脑屏幕,神色凝重。
屏幕上,一行代码静静闪烁,标注着来源地:浙江大学图书馆,凌晨三点至五点。
资料第一页,写着令人窒息的标题:《哥德巴赫-改进猜想之证明》《相对论统一模型中的边界条件突破》几乎所有人都屏住呼吸。
“我们反复验算了三次。”
一位老教授声音沙哑,手指死死按在桌面,“不仅完全成立,而且推演路径前所未见。
这不是查重库里能找到的东西。”
另一人皱眉:“根据大数据分析,提交者的账号只登录过三次,IP地址固定在浙大图书馆。
上传时间,都是凌晨。”
“你们的意思是,一个本科生,能独自完成这两个层级的突破?”
有人嗤笑了一声,带着一丝不敢置信,“开什么玩笑,这得多少个顶尖团队合作几年,才能凑出来的结果!”
“可偏偏,他一个人,就做到了。”
会议室陷入死寂。
几秒后,主任缓缓开口,声音低沉: “假设这是事实,那就只有两种可能。”
他竖起两根手指: “一,某个国际团队在利用中国的网络身份隐匿自己。”
“二……”空气骤然压抑下来。
主任眼神锐利,缓缓吐出那几个字: “——他是疑似觉醒者。”
众人面面相觑,呼吸急促。
另一位专家低声补充:“而且,他的模式不像我们己知的任何‘觉醒者’。
他没有仪式痕迹,也没有能量异动。
如果真的是觉醒,那他比我们掌握的觉醒案例,位格更高。”
短暂沉默后,主任一拍桌子,声音冷硬: “必须接触。
立刻。”
与此同时,浙大校园的食堂大屏幕上,正滚动播放最新新闻:“某地化工厂突发爆炸,原因成谜。”
“无人区动物集体迁徙,科学家尚无法解释。”
“海外某城市再现雾霾事件,多人失踪。”
同学们议论纷纷,有人感叹“今年怎么怪事这么多”,有人开玩笑说“是不是要世界末日了”。
林见却安静地盯着屏幕,神色微微一动。
在他眼里,那些新闻背后的画面,似乎被一层模糊的血色雾气覆盖。
那不是普通的灾害。
是某种……世界正在被渗透的迹象。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