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皇帝名懿,字仲达,是河内温县孝敬里人,姓司马氏。
他的先祖出自帝高阳之子重黎,担任夏朝的官职祝融,历经唐、虞、夏、商各代,世代承袭这一职位。
到了周朝,把夏官这一官职改称为司马。
后来有程柏休父,在周宣王时,凭借世代承袭的官职平定了徐方,周宣王赐给他以官职为姓的家族名号,于是就以此为姓氏了。
楚汉相争时期,司马卬担任赵国将领,和诸侯一同讨伐秦朝。
秦朝灭亡后,他被立为殷王,定都在河内。
汉朝把那个地方设为郡,他的子孙就在那里安家了。
从司马卬往下八代,生了征西将军司马钧,字叔平。
司马钧生了豫章太守司马量,字公度。
司马量生了颍川太守司马俊,字元异。
司马俊生了京兆尹司马防,字建公。
宣皇帝就是司马防的第二个儿子。
宣皇帝年少时就有奇特的气节,聪明且有非凡的谋略,学识广博、见闻丰富,衷心信奉儒家学说。
汉朝末年天下大乱,他常常感慨叹息,怀有忧虑天下的心意。
南阳太守、和他同郡的杨俊以善于识别人才闻名,见到宣皇帝时,他还没到二十岁,杨俊就认为他是不同寻常的人才。
尚书清河人崔琰和宣皇帝的兄长司马朗关系很好,也对司马朗说:“您的弟弟聪明、诚信、英明、果断,刚毅、有决断、杰出、不凡,不是您所能比得上的呀。”
汉建安六年,郡里举荐他为上计掾。
魏武帝曹操当时担任司空,听闻他的名声后征召他。
宣皇帝知道汉朝国运正走向衰落,不想屈身侍奉曹氏,就以患有风痹病、起居不便为由推辞了。
魏武帝派人夜里前去偷偷查看,宣皇帝坚持卧床一动不动。
等到魏武帝担任丞相时,又征召他为文学掾,并且告诫前去征召的人说:“如果他再犹豫不决,就把他抓起来。”
宣皇帝害怕了,就前去就职。
于是,让他和太子相处交往,后来升任黄门侍郎,转任议郎、丞相东曹属,不久又转任主簿。
他跟随曹操讨伐张鲁,向魏武帝进言说:“刘备凭借欺诈和武力俘虏了刘璋,蜀地百姓还没有归附他,他就远去争夺江陵,这个机会不可错失呀。
如今如果在汉中显示威风,益州一定会震动,这时进兵逼近它,势必会土崩瓦解。
凭借这样的形势,容易建立功勋。
圣人不能违背时机,也不能错过时机啊。”
魏武帝说:“人就是苦于不知足啊,己经得到陇右了,又想得到蜀地!”
最终没有听从他的建议。
不久后又跟随曹操讨伐孙权,打败了孙权。
军队返回时,孙权派遣使者请求投降,上表称臣,陈述天命所归之类的话。
魏武帝说:“这小子是想把我放在炉火上烤啊!”
宣皇帝回答说:“汉朝的国运即将终结,殿下您己拥有天下的十分之九,还以臣子的身份侍奉汉朝。
孙权称臣,这是上天和人心的意愿呀。
虞、夏、殷、周各代的开国君主不因为谦让而失去天下,是因为敬畏上天、知晓天命啊。”
魏国建立后,宣皇帝升任太子中庶子。
每次参与重大谋划,总有奇妙的计策,被太子所信任和倚重,和陈群、吴质、朱乐一起被称为 “西友”。
后来升任军司马,向魏武帝进言说:“从前箕子陈述治国谋略,把粮食问题放在首位。
如今天下不耕种的人大约有二十多万,这不是治理国家的长远谋划啊。
虽然战事还未平息,但自然应当一边耕种一边防守。”
魏武帝采纳了这个建议,于是重视农业、积蓄粮食,国家的物资变得丰富充足了。
宣皇帝又说荆州刺史胡修性情粗暴,南乡太守傅方骄傲奢侈,他们都不适合驻守边境。
魏武没有察觉这些情况。
等到蜀将关羽在樊城围困曹仁,于禁等七军都被消灭,胡修、傅方果然投降了关羽,曹仁的处境变得十分危急。
当时汉朝的都城在许昌,魏武帝认为距离敌人太近,想要把都城迁到黄河以北。
宣皇帝劝谏说:“于禁等人是被水淹没,并非作战和防守方面出了差错,对于国家的大计并没有什么损害,如果就这样迁都,既向敌人显示了自己的软弱,又会让淮水、沔水一带的百姓十分不安呀。
孙权和刘备,表面亲近而内里疏远,关羽得志,这不是孙权所愿意看到的。
可以晓谕孙权,让他从后面牵制关羽,那么樊城之围自然就会解除了。”
魏武帝听从了他的建议。
孙权果然派遣将领吕蒙向西袭击公安,攻克了那里,关羽最终被吕蒙擒获。
魏武帝因为荆州的遗民以及在颍川屯田的百姓逼近南方的敌寇,都想把他们迁走。
宣皇帝说:“荆楚之地的人轻浮、容易冲动,容易骚动而难以安定。
关羽刚被打败,那些作恶的人都躲藏逃窜、观望局势。
现在如果迁走那些善良的百姓,既伤害了他们的心意,也会让那些离开的人不敢再回来。”
魏武帝听从了这个意见。
后来那些逃亡的人都恢复了旧业。
等到魏武帝在洛阳去世,朝廷内外都很惊恐不安。
宣皇帝主持料理丧事,朝廷内外秩序井然。
然后护送棺木回到邺城。
魏文帝即位后,封宣皇帝为河津亭侯,转任丞相长史。
恰逢孙权率兵向西进发,朝廷商议认为樊城、襄阳没有粮食,不能抵御敌寇。
当时曹仁镇守襄阳,朝廷请求召回曹仁到宛城。
宣皇帝说:“孙权刚刚打败关羽,这正是他想主动结交我们的时候,必定不敢制造祸患。
襄阳是水陆交通的要冲,是抵御敌寇的关键之地,不能放弃啊。”
但最终建议没有被采纳。
曹仁于是焚毁并放弃了这两座城,孙权果然没有来侵扰,魏文帝为此很后悔。
等到魏国接受汉朝禅让后,任命宣皇帝为尚书。
不久,转任督军、御史中丞,被封为安国乡侯。
黄初二年,督军官的职务被撤销,宣皇帝升任侍中、尚书右仆射。
黄初五年,天子向南巡视,到吴国边境检阅军队。
宣皇帝留下来镇守许昌,改封为向乡侯,转任抚军、持节,统领五千士兵,加授给事中、录尚书事。
宣皇帝坚决推辞。
天子说:“我处理众多事务,夜以继日,没有片刻安宁休息。
这不是为了给你荣耀,而是让你来分担我的忧虑呀。”
黄初六年,天子又大规模出动水军征讨吴国,再次命令宣皇帝留守,对内镇守百姓,对外供应军需物资。
临行前,诏书说:“我深深为后方的事务担忧,所以把它托付给你。
曹参虽然有战功,但萧何的作用更为重要。
让我没有后顾之忧,不也很好嘛!”
天子从广陵返回洛阳时,下诏给宣皇帝说:“我往东去,抚军你就总领西边的事务;我往西去,抚军你就总领东边的事务。”
于是宣皇帝留下来镇守许昌。
等到天子病重,宣皇帝和曹真、陈群等人在崇华殿的南堂被召见,一同接受临终遗命辅佐朝政。
天子诏令太子说:“如果有人离间这三公,千万不要怀疑他们。”
明帝即位后,改封宣皇帝为舞阳侯。
等到孙权围困江夏,派遣将领诸葛瑾、张霸一起进攻襄阳,宣皇帝统领各路军队讨伐孙权,把孙权击退了。
进而进攻,打败了诸葛瑾,斩杀了张霸,斩获首级一千多个。
宣皇帝升任骠骑将军。
太和元年六月,天子诏令宣皇帝驻军在宛城,加授都督荆、豫二州诸军事。
起初,蜀将孟达投降魏国,魏朝对待他很优厚。
宣皇帝认为孟达言行狡诈,不可任用,多次劝谏,却不被听从,于是任命孟达担任新城太守,封他为侯,持节。
孟达于是勾结吴国、巩固和蜀国的关系,暗中图谋中原。
蜀相诸葛亮厌恶他反复无常,又担心他成为祸患。
孟达和魏兴太守申仪有矛盾,诸葛亮想促使他的反叛之事尽快发生,就派遣郭模假装投降,路过申仪那里时,故意泄露了孟达的计划。
孟达得知计划泄露,准备起兵。
宣皇帝担心孟达迅速起兵,就写信开导他说:“将军您过去抛弃刘备,投身到我们国家,国家把边疆的重任托付给您,把谋取蜀国的事情交给您,可说是心意像白日一样光明磊落。
蜀地的人无论愚笨还是聪明,没有不对您切齿痛恨的。
诸葛亮想要打败您,只是苦于没有办法罢了。
郭模所说的事,可不是小事,诸葛亮怎么会轻易让它泄露出来呢,这是很容易明白的呀。”
孟达收到信后十分高兴,犹豫不决。
宣皇帝于是暗中出兵前去讨伐。
众将领说孟达和吴、蜀两国相互勾结,应该观望一下再行动。
宣皇帝说:“孟达不讲信义,现在正是他们互相猜疑的时候,应当趁他还没拿定主意赶快解决他。”
于是兼程赶路,八天就到了孟达的城下。
吴、蜀两国各自派遣将领向西城的安桥、木阑塞方向去救援孟达,宣皇帝分派众将领去抵御他们。
起初,孟达给诸葛亮写信说:“宛城距离洛阳八百里,距离我这里一千二百里,听说我起兵,他们应当上表奏报天子,等到书信往返,一个月的时间就过去了,那时我的城池己经加固,各军也准备充足了。
而且我所在的地方地势险要,司马公一定不会亲自前来;如果是其他将领来,我就没有什么可担忧的了。”
等到魏军到了,孟达又告诉诸葛亮说:“我起兵,八天魏军就到了城下,多么神速啊!”
上庸城三面环水,孟达在城外设置木栅栏来加固防守。
宣皇帝渡过河水,攻破了他的栅栏,首接来到城下。
从八个方向攻城,经过十六天,孟达的外甥邓贤、将领李辅等人打开城门出来投降。
斩杀了孟达,把他的首级传送到京城。
俘获了一万多人,整顿军队返回宛城。
然后鼓励农耕、养蚕,禁止不必要的花费,南方的百姓都心悦诚服地归附了。
起初,申仪长期在魏兴,在边疆专擅权威,总是擅自秉承皇帝旨意刻印,随意授予官职。
孟达被诛杀后,他有了猜疑之心。
当时各郡太守因为宣皇帝刚刚取得胜利,都带着礼物来请求庆贺,宣皇帝都答应了。
宣皇帝派人委婉地劝说申仪,申仪来了之后,宣皇帝询问他擅自秉承旨意刻印的情况,就把他抓了起来,押送到京城。
又把孟达的七千多家余众迁徙到幽州。
蜀将姚静、郑他等人率领所属的七千多人前来投降。
当时边境各郡刚刚归附,大多没有户籍,魏朝想要核实清楚。
正好宣皇帝到京城朝见,天子向他询问这件事。
宣皇帝回答说:“贼寇用严苛的法令约束百姓,所以百姓抛弃他们。
应当用大的原则来管理,那样自然就会安乐了。”
天子又问吴、蜀两国应该先讨伐哪一个,宣皇帝回答说:“吴国因为中原的人不习惯水战,所以才敢分散居住在东关。
凡是进攻敌人,一定要扼住他的咽喉、打击他的要害。
夏口、东关,就是贼寇的咽喉要害之处。
如果出动陆军向皖城进军,引诱孙权东下,再派出水军向夏口进军,趁他们空虚的时候攻击,这就如同神兵从天而降,一定能打败他们。”
天子都认可了这些建议,又命令宣皇帝驻军在宛城。
太和西年,宣皇帝升任大将军,加授大都督、持黄钺,和曹真一起讨伐蜀国。
宣皇帝从西城开山修路,水陆并进,沿着沔水逆流而上,到达朐䏰,攻克了新丰县。
军队驻扎在丹口时,遇到下雨,就班师回朝了。
第二年,诸葛亮侵犯天水,在祁山围困将军贾嗣、魏平。
天子说:“西方有战事,除了您没有可以托付的人了。”
于是让宣皇帝向西驻军在长安,都督雍、梁二州诸军事,统领车骑将军张郃、后将军费曜、征蜀护军戴凌、雍州刺史郭淮等人去讨伐诸葛亮。
张郃劝宣皇帝分兵前往雍、郿两地作为后援,宣皇帝说:“估计前面的军队能够独自抵挡敌军的话,将军您的建议是对的。
如果不能抵挡,而把军队分成前后两部分,这就是楚国三军被黥布打败的原因啊。”
于是进军到隃麋。
诸葛亮听说大军将要到了,就亲自率领众将领去收割上邽的麦子。
众将领都很害怕,宣皇帝说:“诸葛亮考虑得多但决断少,必定会先安营扎寨巩固防守,然后再去收割麦子。
我们用两天时间日夜兼程赶路就足够了。”
于是军队卷起铠甲,日夜赶赴那里。
诸葛亮看到魏军扬起的尘土就逃走了。
宣皇帝说:“我们兼程赶路很疲劳,这正是懂得用兵的人所期望的。
诸葛亮不敢占据渭水,这就容易对付了。”
进军驻扎在汉阳,和诸葛亮相遇,宣皇帝列阵等待他。
派遣将领牛金率领轻骑兵去引诱诸葛亮,刚一交战诸葛亮就退兵了,魏军追到祁山。
诸葛亮驻军在卤城,占据南北两座山,截断水流形成包围圈。
宣皇帝攻破了他的包围圈,诸葛亮趁夜逃走了。
魏军追击,打败了蜀军,俘获和斩杀的蜀军数以万计。
天子派遣使者来慰劳军队,增加了宣皇帝的封邑。
当时军师杜袭、督军薛悌都说,明年麦子成熟的时候,诸葛亮必定会再来侵扰,陇右没有粮食,应该趁冬天预先运粮过去。
宣皇帝说:“诸葛亮两次出兵祁山,一次进攻陈仓,都受挫失败而返回。
纵然他以后再出兵,不会再去攻城了,应当寻求野战,一定是在陇东,不会在陇西了。
诸葛亮常常为粮食不足而遗憾,回去后必定会积蓄粮食,依我估计,没有三年他不会再出兵了。”
于是上表请求迁徙冀州的农民到上邽去耕种,在京兆、天水、南安兴办冶炼业。
青龙元年,开凿成国渠,修筑临晋陂,灌溉了几千顷田地,国家因此变得富足充实。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