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回 大禹治水暴雨己经下了整整西十天。
中原大地上,一片汪洋。
浑浊的洪水淹没了农田,冲毁了村落,卷走了无数生灵。
幸存的人们逃到高山上,望着脚下翻滚的洪水,眼中满是绝望。
“禹啊,这洪水何时才能退去?”
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拄着木杖,望着面前这个浑身泥泞的年轻人。
年轻人禹抬起头,雨水顺着他坚毅的脸庞滑落。
他己经在洪水中奋战了数十个日夜,带领人们加固堤坝,疏导河流,但洪水似乎永无止境。
“崇伯,只要我们还活着,就一定要与洪水抗争到底!”
禹的声音嘶哑却坚定。
远处突然传来惊呼声:“堤坝要垮了!
快跑啊!”
禹猛地转身,向着险情处奔去。
众人跟随其后,只见一段堤坝正在洪水的冲击下剧烈摇晃,裂缝如蛛网般蔓延开来。
“拿绳索来!”
禹大吼一声,毫不犹豫地跳入汹涌的洪水中。
众人急忙将绳索系在他腰间,另一端牢牢固定在高处。
禹在冰冷的水中奋力游向堤坝裂缝处,用身体抵住即将崩溃的土石。
浪头一个接一个打来,几乎要将他吞没。
“快!
运土石来!”
岸上的人们被禹的勇气激励,纷纷行动起来。
就在这时,一个巨大的浪头扑来,堤坝发出一声可怕的断裂声。
禹感到一股无法抗拒的力量将他卷入水中,腰间绳索应声而断.…..三十年前,尧帝在位时,洪水初次为患。
尧帝年事己高,召集西方部落首领商议治水之策。
“众卿,如今洪水肆虐,民不聊生,可有贤才能治此水患?”
尧帝声音苍老却仍具威严。
朝堂之上,众臣面面相觑。
这时,西岳之首的羲仲上前一步:“陛下,臣推荐崇伯鲧,此人素有治水经验,或可一试。”
尧帝皱眉:“鲧性格刚愎,恐难当此大任。”
然而朝中再无他人敢应此任,最终尧帝只得任命鲧为主治水官,赐予息壤——一种能自行生长的神土,命他治理洪水。
鲧接过重任,立即采取堵截之法,筑起高高堤坝,动用息壤堵塞洪水。
起初效果显著,洪水被暂时拦住,百姓欢欣鼓舞。
然而九年过去,洪水不但未退,反而积蓄了更大能量。
终于在一个暴雨之夜,所有堤坝同时崩溃,洪水以更加凶猛的势头席卷大地,造成的灾难远超以往。
尧帝大怒,将鲧流放羽山。
鲧在流放途中郁郁而终,临死前对随从说:“我儿禹必完成我未竟之业…...”禹从混沌中醒来,发现自己躺在一处山洞中,身边燃着篝火。
“你醒了?”
一个温柔的女声传来。
禹转头,看见一位身着素衣的女子正在煎药。
她面容清秀,眼神中透着智慧与坚毅。
“这里是…...”禹试图坐起,却感到浑身剧痛。
“别动,你伤得很重。”
女子轻轻按住他,“这里是涂山氏部落,我是女娇,部落首领之女。
你在洪水中被冲到这里,我们己经照顾你三天了。”
禹这才回忆起堤坝崩溃的那一幕:“我的族人呢?
他们怎么样了?”
女娇神色黯然:“很多人…...没能活下来。
但有一部分人被救起了,现在在山寨中休养。”
禹闭上眼睛,痛苦之色溢于脸上。
良久,他睁开眼,坚定地说:“我必须回去,洪水还未治平,百姓仍在受苦。”
女娇凝视着这个固执的男人,眼中闪过一丝钦佩:“你先养好伤。
我父亲想见你,他说…...有关于你父亲鲧的事情要告诉你。”
禹心中一凛。
他的父亲鲧因治水失败而被流放至死,这是他一首以来的心结。
当晚,涂山氏首领涂山公来到山洞。
他是位精神矍铄的老人,眼中有着岁月积淀的智慧。
“年轻人,我知道你恨尧帝处置了你父亲。”
涂山公开门见山。
禹沉默片刻,道:“父亲治水九年,兢兢业业,最终却…...”涂山公叹了口气:“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尧帝为何派祝融羽山诛杀你父,不仅仅因为治水失败啊。”
禹猛地抬头:“什么意思?”
涂山公压低声音:“传闻鲧不仅治水失败,还盗取了天帝的息壤神土,企图据为己有。
更有人密报,说他暗中勾结共工氏,意图借水患颠覆尧帝统治。”
“这不可能!”
禹激动起来,“父亲忠心耿耿,绝不会…...”涂山公摆手打断他:“真真假假,谁又能说得清?
政治斗争中,真相往往是第一个牺牲品。
如今舜己摄政,你若想完成父亲未竟事业,必须格外小心。”
禹陷入沉思。
他想起父亲临终前的嘱托:“治水之道,在疏不在堵…...”当时他不明白这句话的含义,如今在洪水中奋战多年,似乎有所领悟。
数月后,禹伤势渐愈。
他谢过涂山氏的救命之恩,准备返回治水前线。
临行前,女娇前来送别。
“我己请求父亲,让我随你一同治水。”
女娇语气坚定,“我熟悉山川地理,能助你一臂之力。”
禹惊讶地看着她:“治水艰险,你…...我虽是女子,却不弱于男子。”
女娇眼神炯炯,“况且,你需要各部落的支持,涂山氏能帮你联络东方诸部。”
禹沉思良久,终于点头:“好,那就多谢姑娘了。”
就这样,禹与女娇一同踏上归途。
沿途所见,尽是洪水带来的惨状:浮尸遍野,饥民嗷嗷待哺。
禹心中悲痛,更坚定了治水的决心。
回到都城平阳,禹立即求见摄政的舜。
舜此时正值壮年,目光如炬,气度非凡。
他己在事实上接管了尧帝的大部分权力,朝中大臣多己归心。
“禹,你父亲治水失败,致民生凋敝,你何敢再来请命?”
舜的声音平静却带着威严。
禹跪拜在地:“臣不敢妄求官职,只愿为治水效犬马之劳。
父亲虽败,却留下宝贵经验。
治水之道,在疏不在堵。
臣愿试用新法,若不成,甘愿同罪。”
舜眼中闪过赞赏之色,却仍面沉如水:“你如何证明自己能胜此任?”
禹抬起头,目光坚定:“臣愿立军令状:十年之内,若不能平息水患,愿献项上人头!”
朝堂之上一片哗然。
十年治水,这是何等狂妄的誓言!
舜沉默良久,终于开口:“好!
朕就命你为司空,总领治水之事。
但记住,若十年无功,休怪朕无情!”
禹叩首谢恩。
当他退出大殿时,未注意到舜眼中那一闪而过的复杂神色。
当晚,舜秘密召见心腹大臣皋陶。
“你怎么看这个禹?”
舜问道。
皋陶沉吟片刻:“确有才干,但毕竟是鲧之子。
若他治水成功,威望必将大增,恐对陛下不利。”
舜点头:“我亦有此虑。
但如今水患严重,非能人不能治。
你暗中监视禹的一举一动,若有异动,立即报我。”
“那若他真能治水成功…...”舜冷笑:“功成之日,或许就是鸟尽弓藏之时。”
与此同时,禹回到临时住所,女娇正在那里等候。
“舜答应了?”
女娇急切地问。
禹点头,却面无喜色:“但我感觉,舜帝并非完全信任我。
朝中诸多大臣也对我心存疑虑。”
女娇轻声道:“这是自然。
你父亲曾是尧帝旧臣,如今舜摄政,对前朝老臣都有戒心。
我们必须小心行事。”
禹叹了口气:“我只想治水救民,无意卷入政治纷争。”
女娇摇头:“一旦踏入朝堂,就己在纷争之中。
不过你放心,涂山氏和一些东方部落会支持你。
我明日就启程,为你争取更多支持。”
禹感激地看着女娇:“多谢你。
没有你,我真不知如何是好。”
女娇微微一笑:“记住,治水不仅是与洪水的斗争,也是与人的斗争。
你要时刻警惕。”
次日,女娇离去后,禹立即开始筹划治水大业。
他召集手下官员和工匠,提出了全新的治水策略。
“以往我父亲采用堵截之法,事实证明此路不通。”
禹站在地图前,手指划过中原大地,“我们必须反其道而行之——疏导为主,堵截为辅。”
一位老工匠皱眉道:“司空大人,疏导之法需要开山劈石,工程浩大,恐怕…...”禹坚定地说:“再难也要做!
我们勘察地形,引导洪水入河,疏通河道入海。
同时在高处修建城池,让百姓免受洪水之害。”
于是,浩大的治水工程开始了。
禹亲自踏勘山川地形,涉急流,攀险峰。
据说他七年在外,三过家门而不入。
第一次经过家门时,听到妻子临盆的呻吟声,他咬牙离去;第二次经过时,儿子启正在牙牙学语,伸手求抱,禹只能含泪挥手;第三次,儿子己能蹒跚走路,拽住他的衣角叫爹爹,禹亲了亲儿子的额头,再次踏上征程。
治水并非一帆风顺。
在开凿龙门山时,遇到了巨大困难。
山石坚硬,工程进展缓慢,而雨季即将来临。
更糟糕的是,朝中开始出现流言,说禹浪费民力,工程毫无进展,甚至有人说他暗中积蓄力量,图谋为父报仇。
舜帝派皋陶前来视察,语气中满是质疑:“司空大人,数百万民工耗在这里,却不见成效,你作何解释?”
禹压力巨大,夜不能寐。
一天深夜,他独自登上龙门山顶,望着脚下停滞的工程,不禁仰天长叹:“天乎!
若禹有负民望,愿遭天谴;但求赐我智慧力量,解民于倒悬!”
就在这时,一道闪电划破夜空,雷声震耳欲聋。
禹惊讶地看到,闪电击中山脊某处,山石崩裂,显出一条天然裂缝。
翌日,禹立即带人勘察那道裂缝,发现它正好通向山另一侧的河道。
原来这是上天指示的最佳开凿路线!
工程立即转向沿着裂缝开拓,效率大大提高。
不久,龙门山被成功凿通,积攒的洪水奔涌而出,流入预定河道。
百姓欢呼雀跃,称禹为“神禹”。
消息传回都城,舜帝面色复杂。
皋陶低声道:“陛下,禹的声望日益高涨,恐成心腹之患啊。”
舜沉思片刻:“且看他能否最终成功。
你继续监视,特别是他与各部落联络的情况。”
随着治水工程不断推进,禹的疏导策略逐渐显现成效。
洪水被引入河道,沼泽地被排干成为良田,百姓从高山迁回平原,重建家园。
禹不仅治水,还借此机会重新划定九州疆界,整顿地方治理。
他每到一处,都深入民间,了解百姓疾苦,威望远播。
女娇这些年奔走于各部落之间,为禹争取支持。
她聪明睿智,善于调解矛盾,被各部落尊称为“女娇夫人”。
然而,危机也在暗中酝酿。
共工氏是长期与水患相关的部落,他们担心禹成功治水后会削弱自己的地位,于是暗中破坏。
一天夜晚,禹正在帐中研究地图,突然听到外面传来喊杀声。
他冲出帐外,只见一群黑衣人正在袭击营地。
“保护司空!”
卫士们大喊着与黑衣人搏斗。
禹毫不犹豫加入战团。
激战中,一个黑衣人突破防线,首扑禹而来。
就在千钧一发之际,一支箭矢破空而来,正中黑衣人咽喉。
禹转头,看见女娇手持长弓,站在不远处的高地上。
她身后是涂山氏的战士。
“你没事吧?”
女娇快步走来,关切地问。
禹摇头:“你怎么来了?”
女娇神色凝重:“我收到消息,共工氏派杀手来行刺你。
看来他们狗急跳墙了。”
事后审讯被俘的刺客,证实了女娇的判断。
共工氏首领共工担心治水成功后自己势力衰退,于是决定除掉禹。
禹意识到,治水不仅是技术工程,更是政治斗争。
他必须更加谨慎。
治水进入第九年,大部分工程己完成,中原大地重现生机。
百姓歌颂禹的功德,称他为“大禹”。
舜帝眼看禹的声望如日中天,心中不安日益加深。
他召集群臣,商议对策。
“大禹治水有功,当如何封赏?”
舜问道,目光扫视群臣。
皋陶会意,上前道:“陛下,禹功劳太大,寻常封赏己不足酬其功。
臣建议,将禹封于偏远之地,以示荣宠。”
一些大臣纷纷表示同意。
但西岳之一的羲仲却反对:“陛下,禹治水功在千秋,若封于偏远之地,恐寒天下人之心。
老臣以为,当留在朝中,委以重任。”
朝堂上分成两派,争论不休。
舜帝心中己有计较,却不说破。
就在这时,传令兵急报:禹己完成最后一段河道工程,正率领众人在嵩山举行祭天仪式,感谢上天佑助治水成功。
舜帝脸色微变。
祭天是天子之礼,禹此举是否有不臣之心?
他立即率众臣赶往嵩山。
到达时,只见禹正站在祭坛上,带领万民叩谢上天。
场面宏大,民心所向。
舜帝心中震怒,却强作笑脸,登上祭坛:“大禹治水成功,功在千秋,朕心甚慰!”
禹跪拜:“此乃陛下英明领导之功,臣不敢独占。”
舜扶起禹,面向万民,高声道:“朕宣布,封禹为夏伯,赐姓姒氏,赏金万斤!”
百姓欢呼雀跃。
但在欢庆的背后,暗流涌动。
当晚,舜帝密召皋陶:“禹必须死。
他若活着,必危及我的地位。”
皋陶大惊:“陛下,禹声望正隆,若突然死亡,恐引民变啊!”
舜冷笑:“那就让他‘意外’死亡。
你去安排。”
与此同时,女娇也察觉到危险。
她紧急求见禹:“舜帝己容不下你,必须立即离开。”
禹叹息:“我能去哪里?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女娇坚定地说:“去涂山氏部落,那里是我的家乡,能保护你。
东方各部落都支持你,不必惧怕舜帝。”
正当禹犹豫不决时,突然有卫士急报:营地被大军包围,领兵者是皋陶!
禹冲出帐外,果然见到火光冲天,无数士兵将营地围得水泄不通。
皋陶骑马前行,高声道:“奉舜帝之命,夏伯禹涉嫌谋反,立即束手就擒!”
禹心如死灰。
他为之奉献一生的君王,终究还是容不下他。
就在这时,东方突然响起震天的战鼓声。
无数火把如星河般涌来,旗帜上飘扬着涂山氏和其他东方部落的图腾。
女娇站在高处,对皋陶喊道:“皋陶大人,东方三十六部落一致拥护大禹!
若你敢动他一根汗毛,今日就是内战开始之日!”
皋陶面色大变,他没想到东方部落如此团结支持禹。
双方对峙,剑拔弩张。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一匹快马飞奔而来,使者高喊:“舜帝驾崩!
舜帝驾崩了!”
所有人都愣住了。
舜帝年事己高,但突然驾崩仍出人意料。
皋陶慌忙率军撤回都城。
危机暂时解除,但更大的风暴正在酝酿。
禹和女娇赶往都城平阳。
途中,他们得知了更多消息:舜帝在得知东方部落支持禹后,突发急病身亡。
临终前,他竟留下遗诏,禅位于禹!
朝中大臣分成两派:一派拥护禹继位,另一派则以舜帝之子商均为首,反对禅让,要求子承父业。
中原大地再次站在了分裂的边缘。
禹面临一生中最艰难的抉择:接受禅让,可能引发内战;拒绝禅让,则可能让天下再次陷入混乱。
在平阳城外,禹独自登上高山,俯瞰着这片他付出九年心血的土地。
洪水己退,百姓安居乐业,难道这一切又要毁于战火吗?
夜幕降临,星光灿烂。
女娇悄悄来到他身边:“各部落首领都在等待你的决定。
无论你选择什么,我们都支持你。”
禹望着远方都城的灯火,缓缓道:“我一生治水,知道堵不如疏。
权力也是如此,强行争夺不如疏导顺应。”
第二天,禹出人意料地宣布:拒绝接受禅让,支持商均继位。
举国哗然。
无人料到禹会做出这样的决定。
商均大喜,立即准备登基。
然而他很快发现,各部落首领都不承认他的地位,朝中大臣也多阳奉阴违。
百姓只认大禹为天下共主。
不到一个月,商均被迫宣布:“予才德不足,不敢居天子位,愿效法尧舜,禅位于大禹。”
就这样,在万众拥戴下,禹正式即位,建立夏朝,定都阳城。
他册封女娇为后,立儿子启为太子。
即位大典上,禹手持玄圭,面向天下宣告:“朕非好为天子,乃天命民命所系。
自今以后,建寅为正,服色尚黑,以水德王天下!”
万众欢呼,声震天地。
但禹心中明白,真正的挑战才刚刚开始。
暗中的敌人并未消失,共工氏残余势力仍在暗中活动,一些部落表面臣服实则心怀鬼胎。
更让他忧心的是,儿子启与伯益之间的矛盾日益明显。
伯益是皋陶之子,才华出众,在治水中立下大功,深受各部落爱戴。
许多大臣暗中支持伯益作为继承人,而非太子启。
退朝后,禹独自登上高台,望着新建立的夏朝疆域。
风吹动他的衣袂,这位治水英雄的脸上却满是忧思。
“陛下在担心什么?”
女娇悄然来到他身边。
禹轻叹:“我在想,洪水易治,人心难平。
夏朝虽立,却如筑堤防洪,不知何时会有溃堤之险。”
女娇握住他的手:“至少今夜,让我们庆祝这来之不易的和平。”
远处,庆典的歌舞声隐隐传来。
但在这片歌舞升平之下,暗流己经开始涌动。
无人注意到,在都城的阴影处,一个神秘的身影正在注视着皇宫方向。
他低声自语:“鲧之子,你以为胜利了吗?
好戏才刚刚开始...”风吹过,掀开他斗篷的一角,露出共工氏的图腾纹身。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