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美文城!手机版

美文城 > 悬疑惊悚 > 寒巷谜踪

寒巷谜踪

心中一座桥 著

悬疑惊悚连载

书荒的小伙伴们看过来!这里有一本心中一座桥的《寒巷谜踪》等着你们呢!本书的精彩内容:临州市的冬至总带着劈开时空的割裂新城区的高架桥暖黄色的车灯在雪雾里织成流动的光便利店的玻璃门不断开涌出关东煮的热气与圣诞歌的旋律;而老城区的寒骨却像被冻在民国的旧时光里 —— 拆迁公告在巷口的砖墙上挂了半边角被北风撕成灰白的絮“限期搬迁” 的黑体字泡在冻雨晕成模糊的黑像一道没结痂的

主角:林砚秋,张岚   更新:2025-08-31 18:19:02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章节开始临州市的冬至总带着劈开时空的割裂感。

新城区的高架桥上,暖黄色的车灯在雪雾里织成流动的光网,便利店的玻璃门不断开合,涌出关东煮的热气与圣诞歌的旋律;而老城区的寒骨巷,却像被冻在民国的旧时光里 —— 拆迁公告在巷口的砖墙上挂了半载,边角被北风撕成灰白的絮状,“限期搬迁” 的黑体字泡在冻雨里,晕成模糊的黑块,像一道没结痂的疤。

晚上十点十七分,林砚秋的警车碾过巷口那截断裂的水泥管时,轮胎蹭起的碎石子打在车身侧面,发出 “嗒嗒” 的轻响。

他坐在驾驶座上,右手无意识地摸向衣兜 —— 那里揣着本封皮泛黄的笔记本,纸页边缘被反复摩挲得发毛,是他从警十七年带在身边的老物件。

副驾驶的车窗没关严,冷风吹进来,裹着老巷特有的气味:潮湿的红土腥、朽木的霉味,还有远处废品站飘来的纸浆味,这些气味像细针,轻轻刺了下他的太阳穴。

“林队,前面就是报案人说的地方。”

副驾驶上的沈知夏突然开口,声音里还带着新人特有的紧绷。

她攥着保温杯的手指泛白,杯壁上的水珠顺着指缝滴在裤腿上,晕出一小片湿痕。

这位刚从犯罪心理学教研室调来的警员,今天是第一次跟林砚秋出现场,脸上的粉底被冷风刮得有些斑驳,却还是挺首脊背,眼神紧紧盯着巷深处的阴影。

林砚秋 “嗯” 了一声,踩下刹车。

警车的远光灯扫过巷尾,照亮了一栋半拆的老式砖房 —— 墙皮剥落得露出里面的红砖墙,一扇木门斜斜地挂在铰链上,门楣上 “临州粮油店” 的褪色招牌还剩半截,招牌下的地面上,蜷缩着一团深色物体,在雪地里格外扎眼。

“拿上勘察箱,跟在我后面,别乱碰东西。”

林砚秋推开车门,冷风瞬间灌进衣领,他下意识地缩了缩脖子,指尖触到笔记本封皮时,才稍稍稳住心神。

沈知夏连忙拎起脚边的银色勘察箱,快步跟上,靴底踩在碎砖上的 “咯吱” 声,在寂静的巷子里被放大了数倍。

走到那团物体前,林砚秋停下脚步 —— 是一具女性尸体,以一种诡异的姿势跪坐在地上:后背挺首,双手交叠放在膝前,头微微低垂,像是在 “认罪”。

尸体穿着深色羽绒服,领口和袖口沾着赭红色的土屑,那土色很特别,不是新城区常见的灰褐色,而是老临州红砖墙风化后特有的颜色 —— 和二十年前苏家老宅地板缝里嵌的红土,一模一样。

“陈法医到了吗?”

林砚秋没弯腰,从口袋里掏出乳胶手套慢慢戴上,指节因为用力而泛白。

他的目光扫过尸体的发梢、衣角、鞋底,最后落在死者交叠的手心 —— 那里露出一小截泛黄的纸边,像是被刻意攥在手里。

“刚联系上,说还有三分钟到。”

沈知夏站在他身后半步远,打开手电筒,光线稳稳地打在尸体周围,“林队,这姿势太刻意了,肯定是他杀。

而且羽绒服上的红土…… 我早上查过资料,只有寒骨巷、苏家巷这片清代拆迁区有,其他地方根本没有这种含糯米灰的红土。”

林砚秋的指尖顿了顿。

“苏家巷” 三个字像一根细刺,突然扎进记忆 —— 二十年前,他就是在苏家巷的苏家老宅里,第一次面对灭门惨案的现场,那时老法医蹲在地上,指着地板缝里的红土说:“这土很特别,或许是关键线索。”

可后来因为证据链断裂,这线索竟成了悬案里的尘埃。

他闭了闭眼,强迫自己压下翻涌的情绪,蹲下身,用镊子小心翼翼地撬动死者僵硬的手指。

费了点劲,才把那团东西取出来 —— 是一张古籍残页,只有巴掌大,纸色泛黄发脆,边缘有虫蛀的痕迹,上面用小楷写着几个模糊的字,最清晰的是右下角带着墨晕的 “苏” 字。

“这是清代的纸!”

沈知夏凑过来,声音里带着兴奋,“我导师研究过《临州方志》,这种竹纤维纸就是清代光绪年间的样式!

死者攥着古籍残页,又出现在老拆迁区…… 会不会是古籍研究员?”

林砚秋没说话,把残页放进证物袋封好,然后掏出那本泛黄的笔记本。

笔尖在纸上顿了顿,先写下 “冬至夜,寒骨巷,女尸,跪坐姿势,古籍残页(‘苏’字),红土(含糯米灰)”,字迹工整却带着急促的力道,纸页因为手腕的轻微颤抖,出现了几道浅浅的划痕。

就在这时,巷口传来脚步声 —— 老法医陈敬山提着黑色尸检箱快步走来,头发上还沾着雪粒子。

他今年五十八岁,脸上的皱纹里藏着半辈子的现场经验,看到地上的尸体时,先是愣了一下,然后蹲下身,掀开口罩:“林队,死者身份有头绪吗?”

“还没,但沈警官推测可能是古籍研究员。”

林砚秋站起身让开位置,“先看尸表,重点查死亡时间和外伤。”

陈敬山点点头,从箱里拿出放大镜,手指在死者颈部、手腕处轻轻按压,又翻开眼睑看了看瞳孔:“尸僵扩散到全身,尸斑在背部和臀部,死亡时间应该是六到八小时前,也就是今天下午两点到西点。”

他顿了顿,捏起死者袖口的一点红土,放在鼻尖闻了闻,“这土…… 是苏家老宅那边的吧?

二十年前苏家案的现场,也有这种带糯米灰的红土。”

林砚秋的呼吸微顿:“陈叔,你确定?”

“错不了,当年我特意留了样本。”

陈敬山的声音低了些,“这案子…… 不会和苏家案有关吧?”

空气突然安静下来,只有寒风卷着雪粒子打在砖墙上的 “呜呜” 声。

沈知夏突然指向粮油店的门后:“林队,那里好像有东西!”

林砚秋和陈敬山同时转头 —— 门后堆着废弃的木板和破纸箱,地上散落着几张旧报纸,风吹过,一张报纸被掀起,露出下面的一个破陶罐,罐口沾着的红土,和死者衣服上的颜色完全一致。

“技术科!

过来提取陶罐上的红土样本!”

林砚秋朝巷口喊了一声,然后蹲下身,用手电筒仔细照向陶罐周围 —— 没有脚印,只有一道浅浅的拖痕,像是有人把陶罐从别处拖到这里,又用报纸盖住。

就在这时,林砚秋的手机响了,是市局指挥中心打来的。

他接起电话,听了几句后,脸色沉了下来:“什么?

三个月前失踪的古籍研究员张岚?

好,把她的资料立刻发我邮箱。”

挂了电话,他看向沈知夏和陈敬山,声音凝重:“死者身份确认了,是市古籍研究所的张岚,三个月前报了失踪,家属说她失踪前一首在查《临州方志》。”

“《临州方志》!”

沈知夏眼睛一亮,“那她手里的残页,肯定是《临州方志》的一部分!

她失踪前,会不会是在找这本方志的残页?”

陈敬山皱起眉:“如果是这样,那她的死,就和这本古籍脱不了关系了。

而且残页上的‘苏’字…… 说不定和苏家有关。”

林砚秋没说话,低头看着笔记本上 “苏家案” 三个字 —— 那是他用红笔圈了又圈的痕迹,纸页都被墨水浸得发皱。

他抬起头,看向巷口深处,那里的阴影像一张网,似乎正等着把更多的秘密,埋进这片冰冷的红土里。

“通知技术科,把现场所有红土样本带回局里,和二十年前苏家案的样本做对比。”

林砚秋的声音在寒风里格外清晰,“另外,查张岚失踪前的行踪,重点查她有没有去过苏家巷、苏家老宅,还有接触过哪些人。”

“是!”

沈知夏立刻拿出手机联系技术科。

陈敬山看着林砚秋的背影,眼神复杂,他蹲下身,继续检查尸体,手指在死者的衣领处轻轻拂过,像是在寻找什么,又像是在掩饰什么。

巷口的路灯突然闪了一下,然后恢复了正常。

林砚秋摸出笔记本,在 “苏” 字后面添了一行:“张岚,古籍研究员,失踪三月,查《临州方志》关联。”

笔尖停顿片刻,他又在 “苏家案” 旁边画了个新的红圈 —— 这一次,他绝不会再让线索断掉。

章节结束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

小编推荐

最新小说

最新资讯

标签选书

桂ICP备2025053872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