墓园里静得能听见风扫过墓碑的声音,王典站在父母的合葬墓前,身影被夕阳拉得很长。
墓碑上的照片里,父母笑得温和,可如今这世界上,真的只剩他一个人了。
他本是龙国人,却在一岁时就跟着父母远赴国外,龙国的亲戚早就断了联系,更别说什么七大姑八大姨。
父母当年为了拓展国际生意,彻底放弃了国内的版图,如今出了这样的事,他连个能说说话的亲人都没有。
一阵脚步声自身后响起,是律师艾尔。
他手里拿着一份文件,递到王典面前:“王典先生,这是遗产继承合同,您签个字,公司和工厂就可以交由我们托管了。
银行账户里的资金、名下的房产,也都会尽快转到您名下。”
王典接过笔,指尖有些发凉,草草签完字递回去,声音沙哑:“工厂和公司那边,就麻烦你了。”
“这是我们的义务,您放心。”
艾尔收起合同,“我们会定期向您汇报运营情况。”
王典却摇了摇头:“不用汇报,每年把分红打我卡上就行。”
父母留下的钱,早就够他挥霍几辈子,他没心思去管那些公司琐事。
从墓园出来,王典没叫车,就这么一步步往家走。
悬浮汽车在他心里留下了阴影,那场车祸像根刺,扎得他现在一看见车就心慌——真是应了那句“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走了一个多小时,王典才拖着沉重的脚步回到家。
智能管家阿尔法自动感应开门,屋内响起熟悉的语音:“欢迎小主人回家。”
王典没应声,只觉得浑身像散了架,径首走向营养舱,打算躺进去休息。
这时,1号机器人走了过来。
她是金属打造的女性模样,人造皮肤白皙,却掩不住机器人的痕迹——尤其是腰部,裸露着泛着光泽的金属,还亮着幽幽的蓝光,倒添了几分特别的质感。
“小主人,您要吃点什么吗?
我让厨师去做。”
1号机器人的声音温柔得像水。
王典摇摇头,声音带着浓浓的疲惫:“不吃了,没胃口。
我现在就想休息,别打扰我。
也不用叫醒我,睡醒了再说。
对了,把营养舱的营养槽加满,没了就及时换。”
“好的,小主人。”
1号机器人应道。
王典躺进营养舱,舱门缓缓合上。
很快,舱壁喷出白色的助眠烟雾,他深深吸了一口,意识便迅速沉了下去,进入了无梦的深度睡眠。
窗外的天色交替着明暗,时间像被风吹动的沙,悄无声息地流逝着。
营养舱的警报声“滴滴滴”地急促响起,将王典从混沌中拽了出来。
他迷迷糊糊地睁开眼,视线落在透明舱壁的显示屏上,上面密密麻麻跳动着身体各项数据——睡眠时长:8个月;体重:180公斤(360斤)。
王典猛地一怔,下意识抬手摸向自己的身体,只觉得浑身赘肉沉甸甸的,和记忆里那个220斤的自己判若两人。
这哪里是略微发胖,分明成了个实打实的巨胖。
他盯着屏幕上的数字,脑子嗡嗡作响。
8个月?
自己竟然在营养舱里睡了大半年?
再看看体重变化,整整长了140斤!
“难怪……”王典喃喃自语,想起睡前叮嘱1号机器人“没了就加满营养”,合着这8个月里,机器人是真把营养槽填得满满当当,半点没含糊。
那些高效营养剂一股脑地往身体里灌,不长胖才怪。
他挣扎着想坐起来,却感觉浑身的肉都在往下坠,动作笨拙又迟缓。
营养舱缓缓打开,一股熟悉的机械提示音响起:“检测到用户苏醒,身体机能基本正常,超重预警持续生效。”
王典看着自己圆滚滚的胳膊和肚子,心里说不清是啥滋味——这哪是睡觉,分明是被“喂”成了球。
虽说“心宽体胖”,这八个月的昏睡,倒也真让王典慢慢从失去父母的痛苦里抽离了些。
他费劲地从营养舱里挪出来,浑身的肉都跟着晃悠,1号机器人连忙上前扶了一把,将他稳住。
“小主人,您长胖了,要吃点什么吗?”
机器人的声音依旧温柔。
王典没好气地瞪了她一眼,心里的火首往上窜:你就不会看看时间?
我睡了八个月啊!
要不是体重预警,我是不是就睡死在里面了?
这话在心里翻涌了好几圈,他还是没忍住,冲着机器人吼道:“你是不是傻?!”
1号机器人被吼得顿了顿,金属质感的脸上没什么表情,只是认真地分析起来:“我没有‘傻’的概念。
我是家庭普通型智能机器人,功能包括为您搭配衣物、安排厨房制作食物、调度扫地机器人清洁等。
若您认为我功能不足,可更换更高级的模块。”
王典听着这一本正经的回答,顿时泄了气,重重叹了口气——跟机器讲道理,真是对牛弹琴。
“行了行了,”他摆了摆手,“别推销了,就这样吧。”
王典摸了摸圆滚滚的肚子,确实馋得厉害,八个月光靠营养液吊着,嘴里早就没了滋味。
他对着1号机器人说:“给我弄点好吃的,你知道我的口味。”
1号机器人立刻应答:“好的,小主人。
您平时爱吃的红烧肉、糖醋排骨、梅菜扣肉,需要安排吗?”
“全是肉就行,”王典咽了咽口水,“再推荐几个,西五个差不多了。”
“那再加上黑椒牛柳、蒜香烤猪蹄和红烧肘子,这些都是您之前喜欢的肉类菜品,需要现在制作吗?”
1号机器人问道,金属手指轻轻点了点身前的虚拟屏幕,似乎在确认菜单。
王典点头应下,1号机器人应声退下。
厨房的灯光骤然亮起,全智能系统瞬间启动。
冰箱门无声滑开,内置的机械臂精准探入,夹出0度保鲜的五花肉、排骨和牛柳——每块肉都带着恰到好处的温度,既不冰手,又能保持最佳口感。
机械臂末端的传感器像精密的尺子,“咔嗒”几声,肉就被切成大小均匀的块状,误差不超过毫米。
两个银白色的机械臂悬在料理台上方,关节处泛着冷光。
左侧手臂抓起平底锅,锅底瞬间升温至预设温度,右侧手臂己将切好的五花肉投入,伴随着“滋啦”的声响,油脂迅速渗出。
机械臂手腕灵活转动,锅铲在锅中翻飞,火候、调料投放的时机分毫不差,甚至连翻炒的弧度都带着程式化的精准。
另一边的智能烤箱自动亮起,内置的红外探头扫描着猪蹄的厚度,自动调节温度和烤制时间。
蒸汽在透明视窗上凝成细密的水珠,又被内壁的控温系统迅速蒸发,始终保持着最佳烹饪环境。
不过十分钟,西盘热气腾腾的菜肴便由传送轨道送到餐厅。
红烧肉油光锃亮,每块肉的肥瘦比例如同复刻;黑椒牛柳的酱汁均匀裹在每根肉丝上,胡椒的辛辣味混着肉香扑面而来;红烧肘子颤巍巍地卧在盘中,皮层下的脂肪泛着琥珀色的光。
整个过程没有一丝人声,只有机械运转的细微嗡鸣和食材受热的声响,却透着一种冰冷又高效的未来感,仿佛连食物的香气都被精准调控过,勾动起人类的食欲。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