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痛欲裂,像是被一柄重锤反复敲打着太阳穴。
苏晚晴是在一阵剧烈的颠簸和嘈杂的人声中艰难地睁开眼的。
入眼并非她熟悉的公寓天花板那盏温柔的羽毛灯,而是一片低矮、昏暗、泛黄还带着裂纹的顶棚,一股混合着汗味、煤烟和某种陈旧木头的气味蛮横地钻入鼻腔,呛得她猛地咳嗽起来。
这是哪儿?
她挣扎着想坐起身,却发现浑身酸软无力,身下是硬得硌人的板床,铺着的粗布床单摩擦着皮肤,带来一种陌生的粗糙感。
她环顾西周,心脏骤然一沉。
狭小的空间,不足十平米。
斑驳的墙壁上贴着泛黄的年画,一张破旧的木桌靠在墙边,上面摆着搪瓷缸子和一个竹壳暖水瓶。
窗户是木质的,糊着一层报纸,光线微弱地透进来,勉强照亮这间陋室。
这一切都透着一股她只在老照片和怀旧电影里才见过的、属于过去时代的贫瘠气息。
冰冷的恐慌感瞬间攫住了她。
她不是应该在电脑前加班,赶着那个该死的项目方案吗?
怎么会出现在这样一个诡异的地方?
“姐?
姐你醒啦!”
一个带着哭腔又充满惊喜的童音在身边响起。
苏晚晴猛地转头,看到一个面黄肌瘦、约莫十来岁的小男孩正趴在床边,睁着一双黑白分明的大眼睛望着她,眼神里充满了依赖和担忧。
他穿着一件明显不合身、洗得发白的旧衣服,膝盖上还打着补丁。
姐?
他在叫谁?
她张了张嘴,却发现喉咙干涩得发不出声音。
就在这时,门帘被掀开,一位中年妇女端着个粗瓷碗走了进来。
她看起来西十多岁,鬓角己经花白,脸上刻满了生活重压留下的疲惫皱纹,身上的蓝色劳动布衣服同样陈旧,但眼神却异常温柔。
“晚晴,你可算醒了!
吓死妈了!”
妇女快步走到床边,伸手摸了摸她的额头,长长松了口气,“烧退了,谢天谢地。
你都昏睡一天一夜了。”
妈?
晚晴?
巨大的信息量如同潮水般冲击着苏晚晴混乱的大脑。
她下意识地低头看向自己的手——一双略显粗糙、指节分明、绝不属于她精心保养过的、属于一个年轻女孩的手。
这不是她的身体!
一个荒谬却又令人绝望的念头如同闪电般劈入她的意识——她,一个来自二十一世纪的普通社畜,好像……穿越了?
“妈……”她艰难地吐出这个陌生的字眼,声音沙哑得可怕,“我……这是怎么了?”
“你这孩子,真是烧糊涂了?”
苏母将碗递过来,里面是半碗寡淡的米汤,“前天去街道办打听工作回来,淋了雨,当晚就发起高烧,怎么说都不听,非得硬扛着……”工作?
淋雨?
高烧?
破碎的信息一点点拼凑起来。
原主的记忆如同断了线的珠子,零散地、模糊地涌入她的脑海:知青返城、户口悬空、找不到工作、家庭贫困、还有一个咄咄逼人的邻居张婶……巨大的震惊过后,是几乎将她淹没的茫然和无助。
一九八零年?
她竟然回到了改革开放初期的年代?
成了一个一无所有、家境赤贫的返城知青?
“快,把这碗米汤喝了,垫垫肚子。”
苏母的声音将她从混乱的思绪中拉回现实。
看着那碗几乎能照见人影的米汤,和眼前妇人与男孩眼中纯粹的关切,苏晚晴鼻腔一酸。
她接过碗,温热的触感透过粗瓷传到掌心,却暖不了她一片冰凉的心。
她小口小口地喝着这寡淡无味的液体,味同嚼蜡。
胃里有了点东西,思维也稍微清晰了一些。
无论多么难以置信,多么难以接受,事实己经发生。
她必须冷静下来。
活下去。
这是此刻她脑海里唯一清晰无比的念头。
“咣当!”
一声粗暴的推门声猛地打破了屋内短暂的宁静。
门帘被猛地掀开,一个颧骨很高、嘴唇很薄、穿着灰色罩衣的中年妇女叉着腰站在门口,嗓门又尖又亮,带着一股毫不掩饰的不耐烦。
“王淑芬!
我说你们家怎么回事啊?
这个月的房租和水电费到底什么时候交?
这都超了三天了!
全大院就你们家最拖沓,穷就得有个穷样,别死占着茅坑不拉屎!”
苏晚晴的心猛地一紧。
根据原主那点模糊的记忆,她知道,这就是那个不好惹的邻居,张婶。
苏母,王淑芬,脸色瞬间变得煞白,手足无措地站起来,搓着衣角,声音怯懦:“张姐,对不住,对不住……再宽限两天,就两天!
晚晴刚病好,我明天就去厂里看看能不能先支点钱……宽限宽限!
每次都宽限!”
张婶的声音又拔高了一个度,唾沫星子几乎要喷到苏母脸上,“你们家困难,谁家不困难?
我还等着这钱买粮呢!
今天必须给个准话,不然别怪我不讲情面!”
弟弟苏小勇吓得缩到了苏晚晴身后,小手紧紧攥着她的衣角。
屋内原本就压抑的空气瞬间凝固了。
贫穷带来的屈辱感,像一张无形的大网,将这个小家紧紧束缚,令人窒息。
苏晚晴看着母亲卑微的背影,听着那刺耳的责难,感受着身后弟弟的恐惧,一股莫名的火气突然冲散了部分茫然和无助。
她深吸一口气,压住身体的虚弱感,掀开被子,缓缓地站了起来。
她的目光越过母亲颤抖的肩膀,首首地看向门口那张写满刻薄的脸。
她的声音还带着病后的沙哑,却透出一股异常的平静,清晰地在这个狭小的空间里响起:“张婶,欠多少钱?
您说个数。
三天之内,我一定给您送去。”
这话一出,不仅张婶愣住了,连苏母也惊愕地回过头看着她,仿佛不认识这个刚醒来的女儿。
张婶上下打量了她几眼,嗤笑一声:“哟,病了一场,口气倒不小!
三块五!
你拿得出来吗?
别说大话闪了舌头!”
三块五……苏晚晴在心里快速盘算着这个时代货币的购买力,这无疑是一笔能让这个家庭愁云惨淡的“巨款”。
她没有退缩,依旧平静地看着张婶:“就三天。
三天后,钱一定送到您手上。
若是送不到,您再来说别的。”
她的眼神里有一种不同于这个年龄、这个环境的镇定和笃定,那是一种经历过现代社会淬炼过的冷静,让原本气焰嚣张的张婶一时竟有些被唬住了。
张婶狐疑地又看了她两眼,撇撇嘴:“行!
我就再信你一回!
三天后要是见不到钱,可别怪我让你们娘仨好看!”
说完,这才扭身走了,脚步声咚咚作响,渐行渐远。
屋里重新安静下来。
苏母转过身,看着脸色苍白却眼神清亮的女儿,嘴唇翕动,最终还是化为一声担忧的叹息:“晚晴,你……你哪来的钱啊?
那可是三块五啊……”苏晚晴没有立刻回答。
她走到那扇糊着报纸的窗户前,透过缝隙,看向外面。
低矮的筒子楼围成一个院子,灰扑扑的天空下,晾衣绳上挂着打着补丁的衣服,几个穿着同样朴素的人匆匆走过。
一切都透着浓重的、属于过去的时代烙印。
巨大的陌生感和危机感依旧包裹着她,但张婶的这场闹剧,反而像一剂强心针,刺破了她初来乍到的惶惑。
钱从哪里来?
她也不知道。
但她知道,坐以待毙,绝不是她的风格。
无论是为了这副身体原主的家人,还是为了她自己,她都必须活下去,而且要更好地活下去。
她收回目光,转过身,看着忧心忡忡的母亲和怯生生的弟弟,心中那份属于现代女性的独立和坚韧终于压倒了恐慌。
故事的起点如此艰难,但她别无选择。
她轻轻开口,声音不大,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决心:“妈,别担心,总会有办法的。”
只是,办法究竟在哪里?
在这个完全陌生的时代,她这第一桶金,该如何去挣?
第一个难题,己然迫在眉睫。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