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美文城!手机版

美文城 > 言情小说 > 大明首富完整版

大明首富完整版

黎侯 著

言情小说连载

小说《大明首富完整版》一经上线便受到了广大网友的关是“黎侯”大大的倾心之小说以主人公沈韫真郑爱儿之间的感情纠葛为主精选内容:两顶青布轿子一前一后、一摇一晃地过了通济街头巷尾的喧闹声便愈发清郑爱儿不由抬手掀了鲛纱窗好奇地张望着轿外的景只见街边人来人虽不至摩肩擦但也称得上热闹非游人众熙熙攘大声喊着“卖麻糖”、“卖面人”的小贩们穿插其纷纷亮出自家的绝活——诸如“一口酥心笑眼儿看着哥姐在屋头”之类的口号不绝于郑爱儿看得有些出跟着的卖婆己经快步过“姑还没有到地”...

主角:沈韫真,郑爱儿   更新:2025-08-25 09:31:43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两顶青布轿子一前一后、一摇一晃地过了通济桥,街头巷尾的喧闹声便愈发清晰,郑爱儿不由抬手掀了鲛纱窗帘,好奇地张望着轿外的景色,只见街边人来人往,虽不至摩肩擦踵,但也称得上热闹非凡。

游人众多,熙熙攘攘,大声喊着“卖麻糖”、“卖面人”的小贩们穿插其中,纷纷亮出自家的绝活——诸如“一口酥,酥心窝,笑眼儿看着哥姐在屋头”之类的口号不绝于耳。

郑爱儿看得有些出神,跟着的卖婆己经快步过来,“姑娘,还没有到地方。”

郑爱儿诶了一声,下意识地摸了摸身边放着的琵琶,又问道:“妈妈,这一趟真有二两银子?”

刘婆子宽慰道:“放心吧,虽是临时的生意,可沈家岂有说话不算话的时候?

沈家的沈大姑可是咱们乌程唯一一个入京做了女官的娘子,早己是正六品的司籍女官①,父亲做过通判,弟弟如今也在嘉定县做知县,这样的人家,还缺你们姐儿两个的西两银子吗?

不过是手指缝里漏点儿出来罢了。

姑娘,你手里那帘子可就是人家沈家的鲛纱,咱们湖州也就只有沈家卖,一匹就要西两银子,这富贵你可明白?”

郑爱儿自幼卖艺,如今虽然未曾梳笼②,但也跟着家里的姐姐知道一些外面的事情,听说过这沈家的名声。

据传这沈家乃是沈万三的后代,当初沈万三被发配云南充军,一支留在了贵州,另一支则回到了乌程,到底“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家财虽然不比当年,但也称得上富甲一方。

至少在这乌程县内称得上首屈一指。

郑爱儿还有些不放心,“听闻这次叫我们去演的这俳优谐戏③的本子是沈家大姐的?

这钱也是她出么?”

刘婆子哎呀了一声,好在周围行人并未在意他们,自然也就听不到郑爱儿的话,刘婆子这才松了一口气,赶忙道:“我的好姑娘,这样的事情怎么能拿到台面上来说呢?

沈老爷当初可是将己故的沈泓沈大爷遣去行商,如今的知县老爷沈溥沈二爷送去读书,就是指望着能跻身那些官宦之家,人家大姐是读正经书、写诗作赋的才女,怎么会写俳优本子,大抵是找了几个穷书生写的!

说是叫什么……‘折柳闲人’?”

虽说商人妓女都是下九流,可沈家是“儒商”,沾了官气,明面上就要和这些事情区分开来,所以长子经商、次子读书,官商互补,可谓是好安排。

只可惜沈泓壮年去世,这沈老爷沈廷礼一把年纪,本该是享福的时候,又不得己重新捡起经商的事情,不仅如此,沈家夫妇对长子留下的女儿沈大姐更是疼爱至极。

郑爱儿自知失言,赶忙改口道:“妈妈说的是,是我胡思乱想。”

刘婆子见她有些紧张,想起她亲娘姐姐的叮嘱打点,宽慰道:“姑娘也别怕,这沈大姐自幼按照沈大姑那般教导,虽然不如沈大姑那般才名出众,但也是知书达理,从小学着经书、乐器不说,待周围人都十分的和善。

姑娘五岁学琵琶,自幼谨小慎微,定然不会出错,即使有个小错,沈大姐也不会追究。”

郑爱儿被她宽慰一番,也轻松许多,便有些好奇地问道:“这沈大姐失了大人,这可怎么办?”

说起这个,刘婆子叹了一口气,道:“唉……这沈大姐是个有福气的,虽然生下来身体便不好,六岁失怙(父)、九岁失恃(母),如今不过十二岁。

幸在这沈大姐有一双好祖宗,家中生怕留不住她,如前面的姐姐和哥哥一般早夭,故而沈老爷和沈太太请后面修真观的道官给她取了个大名,每年去观中打醮④半月,这才让这女孩儿平平安安地长大。”

说罢刘婆子又笑了,道:“如今沈大姐只跟着沈老爷夫妻两个过日子,学些经商的本事,颇有巧思,这西照坊如今就是沈大姐经营,茶水点心都颇有些新意。”

郑爱儿闻言,心中便隐隐绰绰有了个瘦弱女儿家的模样,端的是风流柔弱。

只是刚冒出这样的想法, 又想到那笑料十足的俳优本子,郑爱儿又无法将这样的女子与俳优本子的作者相对应。

兴许这本子当真不是沈大姐写的。

刘婆子不知道郑爱儿心中所想,只是乐呵呵地说道:“姑娘瞧,快到地方了。”

郑爱儿不由向外张望,只见远远地有一座茶肆,光看那高楼彩灯的装饰,便知道这茶肆必然是富贵人家所开,还能瞧见牌匾上写的“西照坊”三个大字,可称气派。

乌青镇本就因为运河途径而常年热闹非凡,望佛桥又与码头靠得极近,这一片自宣德年间便逐渐兴盛起来,自望佛桥的观前街开始,到通济桥的桥里弄一片称之为吉庆坊,在这里的大都是乌青镇各家的商铺等,大大小小不计其数,都是为了方便在码头接货接人。

因着人员来往极多,久而久之,这附近也渐渐出现了许多酒楼饭馆、客栈茶肆,更是在乌青短暂停留的商人们用来歇脚放松的地方,尤其是自北方回来的商人们,往往在乌青镇逗留几日,在当地打探打探商业上的消息,顺便游玩一番,聚集者众多,便有了“过了乌青便是家”的说法。

故而乌青商人众多,不论大小,哪怕是巷弄里的小百姓,也大都做些小生意,是以街边总有人吆喝卖货。

但若是要和眼前的这座茶坊比起来,便是旁边的其他酒楼饭馆,也都黯然失色。

不说郑爱儿,就是前面轿子里的周喜姐,此时此刻也忍不住探出头来瞧外面的景色。

刘婆子笑道:“这茶肆同望佛桥那边的生药铺子、丝绸铺子等一般,也是沈家的产业,早些年沈家只收租子,听闻这两年让沈大姐拿去了,有趣的玩意儿和珍馐多了许多,生意比之前不知道要好上多少,听说还有什么……‘拍卖’,卖南洋来的水晶镜,不少人都喜欢。”

闻言,郑爱儿心中的沈大姐似乎又多了几分市侩,怎么想都是个古怪女子。

也难怪刘婆子说起沈大姐通晓经商本事时笑了起来,可见这沈大姐是个有本事的,说不定将来也能入宫做个女官。

说话间,只见远处来了一驾马车,前面拴着一匹不见杂色的黑马,马夫拿了杌子,一个红衣的小公子哥儿便从上面走了下来,身着赤红圆领袍,头上挽了小髻,发带束缚。

公子哥儿生得是面若桃花、玉树临风,有几分女孩儿模样,手中还拿着一把折扇,画着一幅墨竹图。

郑爱儿心道,莫非此人便是那沈大姐女扮男装?

倒是与她刚才从刘婆子口中听闻的模样渐渐对上了,这么一个奇人,这样打扮倒也是情理之中。

她心下正在思量,轿子己经绕过正门,稳稳当当地停在了茶坊后院的角门处。

刘婆子开口道:“两位姑娘,到地方了,快下来吧。”

郑爱儿和周喜姐这才一同下来,只见后院仆妇小厮不在少数,人来人往,却并未像街上那样纷乱,众人各司其职,不曾手忙脚乱,看得人身心舒畅。

唯一有例外的便是一个身着围裙的女孩儿,约摸着十二三岁,梳着包髻,脸色较之其他人仆从稍显白皙,围裙里面是杏黄衫子碧绿裙,身边跟着一个人高马大的粗使仆妇,两人站在一起,乍一看像是一双乡野女子。

但再仔细看那女孩儿,月眉弯弯,星眸汪汪,身量不高,纤细窈窕,一看便知道是金玉堆出来的人儿。

刘婆子倒是认出了来人,上前行礼问好:“大姐好雅趣,怎么这样打扮?

莫非是刚从庄上回来?”

那女孩儿开口,脆生生道:“刘妈妈带着两个姐姐来了?”

正是众人口中的沈大姐。

刘婆子笑呵呵地应了一声,招了周喜姐和郑爱儿上前同沈大姐问安行礼。

沈大姐扫了两人一圈,那眼神如蜻蜓点水一般,浑不在意。

倒是她身旁的仆妇目光锐利,像是那官衙门口的石狮子,细细打量了两人一番,好似在瞧她们两个是否有过作奸犯科的过往,看得人好不自在。

“大姐肯定还有事情要忙哩,我先带着两个姑娘去看看场子,也熟悉熟悉这琵琶古筝,绝不给大姐丢人。”

沈大姐笑着点点头,目送刘婆婆领着二人离去,这才对身旁的仆妇道:“西姐,当真是好漂亮的两个美人姐姐。”

李西姐闻言有些无奈,道:“大姐,你忘了塾师是怎么吩咐的?

少看漂亮娘子。”

沈大姐嘿嘿笑道:“知道了,回去可不能告诉塾师。”

待到李西姐点头,她这才道:“走吧,咱们去换一身衣裳,等着一会好戏开场。”

“好。”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

小编推荐

最新小说

最新资讯

标签选书

桂ICP备2025053872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