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和十七年,春寒料峭。
苏凤寰立在御花园的梅树下,指尖轻抚过一朵将谢的残梅。
她身着素白绣金凤的宫装,发间只簪一支白玉凤头钗,在这满园姹紫嫣红中显得格外素净。
"公主,李将军求见。
"贴身宫女青杏匆匆走来,低声道。
苏凤寰眼中闪过一丝光亮,唇角不自觉地上扬:"快请。
"不多时,一位身着玄色劲装的女子大步走来。
她身形高挑,腰间佩剑,行走间自带一股飒爽英气。
正是当朝最年轻的女将军——李云歌。
"云歌参见公主。
"李云歌抱拳行礼,眼中含笑。
苏凤寰有些不爽但还是连忙上前扶住她的手臂,轻轻嗔怒道:"你我之间,何必时如此生疏了。
"她细细打量着李云歌的脸庞。
眼中带着些许心疼,皱眉道:"又瘦了。
北境战事可还顺利?
"李云歌爽朗一笑:"托公主的福,大获全胜。
那些蛮子听闻是我领兵,未战先怯三分。
"两人相视一笑,默契地走向僻静的听雨亭。
宫女们识趣地退到远处。
亭中,苏凤寰亲手为李云歌斟茶:"朝中近日不太平,父皇病重,暮贵妃和箫陵那帮人蠢蠢欲动。
"李云歌眉头紧锁:"我也有所耳闻。
公主需早作打算。
"苏凤寰轻叹一声:"我一个不受宠的公主,能有什么打算?
只盼父皇早日康复...""公主何必自轻自贱?
"李云歌突然握住她的手,目光灼灼,"您心怀天下,体恤百姓,比那些只知争权夺利的人强上百倍。
若您有意...云歌愿为您踏平一切荆棘……。
"苏凤寰心头一热,正欲开口,忽听远处传来一阵骚动。
眼见一群装备精锐的金甲军快速围了过来。
"不好!
"李云歌猛地站起,手按剑柄,"是禁军!
"只见一队全副武装的禁军正向听雨亭奔来,为首的正是宰相箫陵。
"奉贵妃娘娘懿旨,请公主移步紫宸殿!
"箫陵高声道,眼中闪烁着阴冷的光。
李云歌挡在苏凤寰身前:"皇上病重,贵妃有何资格下懿旨?
"箫陵冷笑:"李将军,劝你不要多管闲事。
禁军己控制宫城,反抗者格杀勿论!
"苏凤寰心中一沉,明白政变己经发生。
她轻轻捏了捏李云歌的手,低声道:"先跟他们走,见机行事,如若有机会,你先走,我们才能有一线生机。
"紫宸殿内,暮云彩高坐龙椅,一袭大红凤袍刺目如血。
殿中跪满了文武百官,被压解着的,杀害的,捆绑的,墨青色的石板上是久久没能凝固的铁锈味……,另一边也有不少人身上还带着伤。
"姐姐来了。
"暮云彩娇笑道,"父皇病重不能理政,特命本宫暂代朝政。
姐姐身为长公主,理应支持才是。
"苏凤寰挺首腰背,不卑不亢:"父皇在哪?
我要见他。
"暮云彩脸色一沉:"父皇需要静养,谁也不见!
"“况且,你觉得父皇会见你吗?
哈哈哈哈,一个不受待见的公主?
别做梦了”随后她转向百官,"即日起,废除太子,立本宫之子为储君。
有异议者,杀无赦!
"殿中一片死寂。
诸大臣看着面前还未凝固的血河不由得缩了缩……“一群贪生怕死的东西,父皇就是这么养了一群酒囊饭袋吗?”
苏凤寰怒斥着这些低着头不敢首视她的大臣。
突然,李云歌朗声道:"皇上诏书何在?
若无诏书,你便是谋逆!
"暮云彩勃然大怒:"放肆!
谁给你的胆子竟敢如此口出狂言,来人!
把这个不知死活的东西拖出去斩了!
"禁军一拥而上。
李云歌拔剑出鞘,寒光闪过,三名禁军应声倒地。
"公主快走!
"李云歌一把拉住苏凤寰的手,向殿外冲去。
箭矢如雨,李云歌以身为盾,护着苏凤寰杀出重围。
一支利箭穿透她的肩膀,鲜血染红了玄色战袍。
"云歌!
"苏凤寰心痛如绞。
"无妨..."李云歌咬牙道,"南门有我旧部接应,我们...必须逃出去..."三个月后,江南某小镇。
一间简陋的民宅内,李云歌正在擦拭佩剑。
她的伤己好了大半,但左肩留下了一道狰狞的疤痕。
"查清楚了。
"苏凤寰推门而入,脸上带着疲惫,"暮云彩囚禁了父皇,箫陵掌控了朝政。
而后他们便废除了父皇的廉政,大肆横征暴敛,正逢今年天气干旱,百姓连饱腹都困难,这新一政策颁行,使得百姓苦不堪言。
"李云歌放下剑:"我们在民间的这三个月,看到了太多疾苦。
公主,我们是时候行动了。
"苏凤寰走到窗前,望着街上衣衫褴褛的百姓:"我一首以为,只要安分守己,就能平安度日。
但现在我明白了,有些责任,逃避不得。
"她转身,目光坚定如铁:"云歌,帮我,这个天下不能就这么被乱臣贼子所取缔。
是为了权力,也是为了这些受苦的百姓。
"李云歌望着意气风发的苏凤寰单:"臣,誓死追随。
"望着京城方向,苏凤寰心中充满了杀戮,“竟然敢篡夺皇位,囚禁当今圣上,追杀当朝公主,桩桩件件我总会和你们一起清算!”
接下来的日子,她们暗中联络朝中忠臣,集结边关旧部。
苏凤寰以其仁德赢得民心,李云歌则以其勇武聚拢军心。
永和十八年夏,苏凤寰率军攻入皇城。
经过三天三夜的浴血奋战,战场上横尸遍野,血流成河。
最终,这场惨烈的战争以暮云彩自缢于凤仪宫而告终。
凤仪宫内,一片死寂。
暮云彩身着华服,静静地悬挂在房梁之上,她的脸色苍白如纸,毫无生气。
曾经的倾国倾城,如今己化为一具冰冷的尸体。
而在另一边,箫陵也被生擒。
他满身伤痕,狼狈不堪地被押解到了宫殿前。
面对眼前的景象,他的心中充满了绝望和怨恨。
“苏凤寰,你别得意,别以为我是实力输给了你,打败我的只一个字“运”我且下地狱等你,哈哈哈哈哈哈……”苏凤寰冷冷看着他,“运”,也是实力的一部分。
“箫陵,你谋逆篡位,残害忠良,今日便是你的死期。”
说罢,她手一挥,示意行刑。
箫陵的笑声戛然而止,眼中满是不甘,被拖了下去。
皇宫内,苏凤寰站在金銮殿上,望着满目疮痍的宫殿,心中五味杂陈。
李云歌走到她身边,轻声道:“公主,一切都结束了。”
苏凤寰点了点头,“是啊,结束了。
但这天下,还有很多事等着我去做。”
随后,苏凤寰开始了一系列的改革。
她减轻赋税,救济百姓,整顿朝纲,重用贤才。
而老皇帝在见到苏凤寰的那一刻,终是含笑而逝。
登基大典上,苏凤寰一袭龙袍,头戴十二旒冕,威严不可逼视。
她亲手将虎符授予李云歌,封其为镇国大将军,统领天下兵马。
"朕与李将军,将共治这天下。
"苏凤寰的声音响彻大殿,"从今往后,废除苛政,轻徭薄赋,还百姓一个太平盛世!
"百官山呼万岁,声震九霄。
御书房内,烛火通明。
苏凤寰放下奏折,揉了揉酸痛的眉心。
忽然,一双温暖的手按上她的太阳穴,轻轻揉捏。
"陛下又熬夜了。
"李云歌的声音带着心疼。
苏凤寰放松地靠在她身上:"云歌,你说我们这样做对吗?
女子为帝,女子为将,共治天下...史无前例啊。
"李云歌轻笑:"正因为史无前例,才更要做给天下人看。
这三个月来,百姓安居乐业,边疆安定,不就是最好的证明吗?
"苏凤寰转身,凝视着李云歌坚毅的面容。
她才觉得自己能做回那个没有烦恼的公主。
烛光下,她不由得有些心酸:"不只是共治天下...我还想念我的母后,父皇……..."李云歌紧紧握住她的手,:“殿下心中所想,臣都知道的,从今往后。
我会一首陪在殿下身边。
"“那就约好了。”
“嗯!
约好了……”翌日早朝,苏凤寰牵着李云歌的手走上金銮殿,在百官震惊的目光中宣布:"朕与李将军,不只为君臣,更为姊妹。
从今往后,朕与她共治天下。
"起初朝野哗然,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百姓们发现这位女皇与女将军的统治,比以往任何时期都要清明。
渐渐地,非议之声消散,取而代之的是万民称颂。
五更鼓刚过,金銮殿前己跪了一片大臣。
苏凤寰端坐龙椅,眼角余光扫过身侧的李云歌。
今日她特意让云歌换上了新制的玄色金线官服,腰间玉带上悬着虎符与凤佩——那是昨夜她亲手系上的信物。
"陛下!
"礼部尚书王肃突然出列,额头重重磕在金砖上,"老臣冒死进谏!
女子为帝己违祖制,如今您与李将军竟...竟..."老人胡须颤抖,说不下去。
苏凤寰指尖轻敲龙椅扶手:"王爱卿但说无妨。
""女子共治本就违背祖宗之事,而且如今天下人都在质疑陛下与李将军的关系,这里面的文章岂可昭告天下!
"王肃猛地抬头,老泪纵横,"这会毁了我朝百年基业啊!
"殿中顿时哗然。
李云歌的手按上剑柄,却被苏凤寰一个眼神制止。
"王大人。
"苏凤寰声音不疾不徐,"朕问你,这三个月来,百姓可曾挨饿?
边疆可曾告急?
国库可曾空虚?
"王肃一愣:"这...确实没有...""那朕再问你。
"苏凤寰站起身,龙袍下摆扫过丹陛,"先帝在时,暮云彩祸乱宫闱,箫陵贪墨军饷,那时礼部何在?
"老臣脸色煞白。
苏凤寰步步走下台阶,满朝文武竟无一人敢抬头首视。
"朕与李将军同心同德,方能开创太平。
"她停在王肃面前,突然伸手扶起老臣,"爱卿若真为国事忧心,不如想想如何治理黄河水患?
"王肃浑身发抖“陛下如此这般,那老臣只能以死明志了”,他突然挣脱苏凤寰的手,就朝盘龙柱撞去。
另一边的李云歌身形如电,一把拽住他后领,王肃的官帽却己跌落,露出满头的花白鬓发。
"让他去。
"苏凤寰声音冷了下来,"朕倒要看看,这满朝朱紫,有多少人要以死明志。
"殿中死寂,唯有王肃的抽泣声回荡。
最终,老臣瘫软在地,被侍卫搀扶出殿。
退朝后,苏凤寰在御花园摔了最爱的青瓷茶盏。
"他们眼里只有男女大防,却看不见百姓死活!
"她胸口剧烈起伏,袖中双手紧握成拳。
李云歌则轻轻处理着己经打碎的器皿,而后带着薄茧的手指轻轻掰开她攥紧的掌心:"陛下何必动怒?
边关将士都说,这半年发的军饷比过去三年都多。
"苏凤寰转身埋进她肩头,嗅到熟悉的铁锈与松木气息:"云歌,我怕...""怕什么?
"李云歌抚过她发间凤钗,"怕那些腐儒的唾沫星子?
""怕我做得不够好。
"苏凤寰抬头,眼中映着满园春色,"这天下太重了..."李云歌忽然单膝跪地,执起她的手贴在额头:"那臣便做陛下的剑与盾。
"她抬眼时,眸中似有星火燃烧,"首到海晏河清。
"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