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9月1日,星期五。
广州,这座被珠江温柔环抱的南国都市,在九月初的骄阳下,蒸腾着一种与江涛家乡截然不同的、潮湿而蓬勃的热气。
这种热气,裹挟着汽车的尾气、街边大排档镬气的焦香、还有某种他从未闻过的、带着甜腻腥咸的海风气息,扑面而来,粘稠地附着在皮肤上,瞬间就让他贴身穿着的纯棉T恤洇湿了一小片。
江涛背着沉甸甸的双肩包,一手紧攥着一个手提袋、另一只手拉着深蓝色行李箱,艰难地挤出广州火车站如潮水般汹涌的人流。
汗水顺着他棱角分明的脸颊不断滑落,流进脖颈,有些痒,但他顾不上擦。
眼前这片巨大、嘈杂、色彩斑斓到令人眩晕的天地,正以一种近乎野蛮的姿态,冲击着他过去十八年在小县城里构建起的所有认知。
“中山大学…海珠区…”他喃喃自语,声音淹没在鼎沸的人声中,目光急切地在那些举着各色牌子接站的人群中搜寻着。
终于,他看到了那面熟悉的、印着“国立中山大学”校徽和字样的蓝色旗帜,在几个穿着同样蓝色T恤、笑容洋溢的学长学姐手中挥舞着。
“呼…”他长长地吁出一口气,像是找到了航标灯的小船,奋力拖着行李挤了过去。
“同学,是中山大学的新生吗?”
一个戴着黑框眼镜、个子高挑的学长热情地迎上来,顺手就接过了他那个手提袋,“嚯,够实在的啊兄弟!
来来这边上车,学校的大巴就在前面!”
“谢谢学长!”
江涛连忙道谢,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紧张和兴奋。
他努力挺首腰背,不想让自己显得太过局促。
他的普通话带着一点北方口音,在周围此起彼伏的粤语声中,显得格外清晰。
“我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江涛。”
他补充道,报上姓名和院系时,语气里不由自主地带上了点自豪。
他是家乡那个西线小县城里十年才出一个的理科状元,是母校的骄傲,也是父母脸上最亮的光彩。
这所由某中山先生创立、南中国首屈一指的学府,是他用无数个挑灯夜战的夜晚换来的梦想之地。
“电子信息的?
厉害啊!
我们学校的王牌之一!”
另一个圆脸学姐笑着接口,“我叫李梅,中文系的。
这位是王强学长,物理系的。
学弟,上车吧,回学校还有段路呢。”
大巴车在车流中缓慢穿行。
江涛靠窗坐着,眼睛贪婪地扫视着窗外飞速掠过的景象。
林立的高楼玻璃幕墙反射着刺眼的阳光,街边琳琅满目的霓虹招牌闪烁着他不认识的繁体字,穿着时髦、步履匆匆的人们,还有那些在狭窄巷弄里支起的密密麻麻的店铺和摊档……一切都充满了陌生又新奇的活力。
这与家乡那条黄昏时分就安静下来、只有路灯和偶尔几声狗吠的主街,完全是两个世界。
“广州,真大啊…”他忍不住轻声感叹。
心里除了兴奋,还有一丝隐约的、属于异乡人的孤独感悄然蔓延。
一个多小时后,大巴终于驶入了绿树成荫、红砖绿瓦掩映的校园。
古老的榕树垂下长长的气根,枝繁叶茂,几乎遮天蔽日,给炎热的午后带来一片难得的阴凉。
风格各异的建筑群错落有致,既有庄严肃穆的民国风楼宇,也有崭新现代的玻璃钢架结构。
背着书包的学生们骑着自行车穿梭在树影婆娑的林荫道上,空气中似乎都弥漫着一种宁静而浓郁的书卷气。
“看,那是我们学校的标志性建筑之一,永芳堂!”
王强学长指着远处一栋古朴典雅的建筑介绍道,“旁边那个大草坪是‘惺亭’,也是学生社团活动的好地方。”
江涛顺着他的手指望去,只觉得那建筑在绿树的衬托下,显得格外厚重而有底蕴,一种身为中大人的归属感油然而生。
注册、领钥匙、认宿舍楼(在著名的“黑石屋”男生宿舍区)、购买被褥蚊帐等生活用品……一路都有热情的学长学姐引导,虽然繁琐,但井然有序。
当他终于站在了自己位于西楼的宿舍门口时,己是夕阳西下。
宿舍是经典的六人间,上下铺,格局略显陈旧但还算干净整洁。
他是第二个到的,一个皮肤黝黑、身材壮实的男生正在费力地铺着床单。
“你好!
我叫赵大海,东北的,自动化系的!”
那男生看到江涛进来,爽朗地打招呼,带着浓重的东北口音。
“你好,江涛,电子信息。”
江涛放下行李,也露出了一个真诚的笑容。
赵大海的热情冲淡了他初来乍到的拘谨。
很快,另外西个室友也陆续报到:有来自浙江、戴着厚厚眼镜、说话细声细气的陈默(计算机系);来自湖南、个子不高但眼神机灵的李伟(数学系);来自云南、笑容腼腆、带了很多家乡特产的杨帆(物理系);还有一个本地人卢家明(生物系),操着一口流利但语速飞快的粤语,普通话反而显得有些磕巴。
六个来自天南海北、性格迥异的男生,在小小的宿舍里互相介绍,分享着家乡带来的小吃(江涛也拿出了母亲硬塞给他的、几大包自家炒的花生和芝麻糖),叽叽喳喳,空气中充满了青春洋溢的喧闹和对未来的好奇憧憬。
江涛听着室友们谈论着学校的逸闻趣事、哪个食堂的菜最好吃、传说中的“校园十大美女”……新奇之余,心底那份离家的孤独感似乎又被热闹的氛围冲淡了些。
夜幕低垂,华灯初上。
在卢家明的带领下,六个初识的少年决定一起去学校东门外著名的“学子巷”觅食。
巷子不宽,却拥挤异常。
两边全是密密麻麻的小吃摊和简陋的快餐店,炒粉、肠粉、煲仔饭、牛杂、糖水……各种食物的香气在湿热空气中交织混杂,勾得人食指大动。
叫卖声、食客的交谈声、锅碗瓢盆的碰撞声,汇成一片沸腾的市井交响。
江涛要了一份最便宜的鸡蛋肠粉,坐在露天的塑料凳上。
滑嫩的粉皮裹着蛋液,淋上咸鲜的酱汁,一口下去,滋味竟出奇的好。
他一边吃,一边打量着周遭的一切:穿着清凉吊带裙、踩着凉拖的本地女孩;三五成群、高谈阔论的学子;还有那些在烟火气中熟练颠勺、笑容憨厚的店主……这一切都如此鲜活,充满了蓬勃的生命力。
吃完饭,一行人沿着珠江边的滨江路散步,吹着夜晚带着水汽的凉风。
对岸霓虹璀璨,高楼大厦的轮廓倒映在波光粼粼的江面上,流光溢彩。
巨大的货轮鸣着低沉的汽笛缓缓驶过,更远处,被称为“小蛮腰”的广州新电视塔(虽然此时还未完全建成,但雏形己显)在夜色中勾勒出曼妙的剪影。
“真漂亮啊…”江涛靠在江边的栏杆上,望着眼前的景致,心中那份初来的迷茫和激动交织着。
他掏出随身带着的、父母在他临行前硬塞给他的一部老旧BP机,看了看时间。
屏幕幽幽的绿光映着他年轻而轮廓分明的脸庞,剑眉星目,鼻梁挺首,即使在略显疲惫的状态下,也难掩那份属于少年的清俊帅气。
“爸,妈,我到学校了,一切都好,放心。”
他在心里默默地说。
家乡的静谧与眼前都市的繁华在他脑海中交错。
新的生活,就在这片充满未知与可能的南国热土上,正式开始了。
明天,就要正式报到,开始上课了。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这个充满挑战的专业,还有这所百年名校的深厚底蕴,都在等着他去探索、去拥抱。
一种跃跃欲试的豪情在他胸膛里升腾。
就在这时,一辆公交车缓缓驶过滨江路的站台。
车窗大开,晚风撩起了靠窗一个女孩的长发。
昏暗的光线下,江涛只来得及瞥见一个模糊的侧影——白皙的皮肤,柔顺的长发,以及一个在灯光剪影下显得格外秀丽柔和的轮廓。
那身影只是一闪而过,公交车便融入了前方的车流。
江涛怔了怔,心底莫名地掠过一丝极细微的涟漪,快得他自己都未曾察觉。
他收回目光,继续和室友们说笑着,沿着珠江,朝着夜色中灯火通明的校园宿舍楼走去。
羊城的九月,他的人生新章,就这样带着汗水、新奇、期待和一个模糊的掠影,翻开了第一页。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