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美文城!手机版

美文城 > > 拆迁后,我家靠吃瓜暴富了(晓梅赵秀兰)小说免费阅读_热门小说阅读拆迁后,我家靠吃瓜暴富了晓梅赵秀兰

拆迁后,我家靠吃瓜暴富了(晓梅赵秀兰)小说免费阅读_热门小说阅读拆迁后,我家靠吃瓜暴富了晓梅赵秀兰

一颗小肉丸哟 著

其它小说完结

书名:《拆迁后,我家靠吃瓜暴富了》本书主角有晓梅赵秀兰,作品情感生动,剧情紧凑,出自作者“一颗小肉丸哟”之手,本书精彩章节:【爆款潜力股】拆一代的另一种活法!不争不抢不闹事,低调围观邻居作妖,躺赢成人生赢家! 当全村为拆迁抢建违建、撕破脸皮争补偿时,林家却关起门来淡定吃瓜。 别人忙着算计多捞面积,他们忙着规划未来;别人因投资骗局血本无归,他们的木工铺悄然升级成品牌家具厂;别人家庭为钱反目成仇,他们四代同堂其乐融融,资产滚雪球般突破八百万! 从清溪村到繁华都市,林家凭借“不贪不作不折腾”的六字家训,上演了一场反差感拉满的逆袭大戏。一边是邻居们鸡飞狗跳的魔幻现实,一边是林家稳扎稳打的财富版图——原来真正的暴富密码,从来不是拆迁款,而是刻在骨子里的清醒与智慧。 年度最“爽”现实题材,用吃瓜姿势打开拆迁风云,笑着笑着就悟了:原来幸福人生的终极答案,早就藏在这个南方小院的烟火日常里。

主角:晓梅,赵秀兰   更新:2025-09-26 16:34:43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五月的清溪村像被谁扣在一口大蒸笼里。

日头刚爬上山,柏油路就软得粘鞋底,村口那棵老槐树的叶子被晒得打卷儿,蝉声跟破风箱似的,拉着长音。

可村西头赵秀兰家的土院墙里,却飘出一股子凉生生的蒜香,混着酱油的咸甜,把热浪“哗啦”劈成两半。

赵秀兰穿着洗得发白的碎花短袖,蹲在院子当央的青石板上。

脚边,刚从地里拔回来的芥菜堆成一座绿汪汪的小山,菜叶上还沾着露水,被太阳一照,像撒了一把碎银子。

她“咔嚓”掰掉老叶,动作快得像在数钱——三十八年锅碗瓢盆练出来的功夫,闭着眼都能把菜收拾得服服帖帖。

“妈——我来!”

林晓梅顶着一头汗珠冲进院门,校服后背湿得能拧出水,书包“啪”地甩到石榴树下,人己经扑到压水井旁。

铁井把“吱呀”一声,冰凉的井水哗啦啦冲进桶里,溅她一脚面,她笑得露出两颗小虎牙。

“先洗脸,再喝绿豆汤!”

赵秀兰头也不抬,声音却裹着糖,“小心中暑。”

灶屋里,林老太端着竹篮颤巍巍出来,篮里躺着几根刚出锅的玉米,热气裹着甜香首往人鼻子里钻。

“晓梅,先啃口玉米垫垫。”

老太太把最饱满的一根塞到孙女手里,又扭头问儿媳,“酱油买的是‘老闸子’?

别图便宜买那散装货,腌菜可糊弄不得。”

“放心吧妈,建国昨儿骑二八大杠去镇上,排了半小时队才买到。”

赵秀兰把洗净的芥菜摊在竹席上,绿叶子衬着竹篾的黄,像一幅水彩。

她抬手遮太阳,袖口滑到肘弯,露出小臂上被麦芒划出的一道道红痕,“我还多抓了两把绵白糖,王奶奶牙口不好,吃不得咸。”

林老太“嗯”了一声,小马扎吱嘎坐下,眯眼看孙女儿啃玉米。

一粒玉米渣粘在晓梅嘴角,老太太伸手抹掉,笑得一脸褶子:“慢点,别噎着。”

日头越升越高,菜叶由精神变蔫巴,边缘悄悄卷起。

赵秀兰用手背擦汗,掌心全是盐涩。

林晓梅蹲在竹席旁,拿一根小木棍赶鸡,嘴里“去去去”地吆喝,黄母鸡扑棱着翅膀飞上墙头,惊得石榴树一阵沙沙。

“妈,我帮你按菜!”

十岁的林晓阳放学回来,书包往地上一丢,整个人扑进大木盆。

结果劲使大了,粗盐粒钻进指甲缝,疼得他“嘶”地倒抽冷气,惹得全家哄笑。

赵秀兰笑着揉他脑袋:“小祖宗,去把坛子搬来,别添乱。”

井台边,林建国穿着跨栏背心,露出一身腱子肉,正拿丝瓜瓤“刷刷”刷坛子。

坛子是去年冬天腌酸菜用的,口沿沾着一圈褐斑,被他刷得青亮。

井水冲下去,坛壁“叮咚”作响,像敲小锣。

刷好了,他倒扣在石榴树下,让风把水珠子吹成一道道细线。

午后,太阳毒得狗都吐舌头。

赵秀兰把晒蔫的芥菜收进屋,菜叶软塌塌搭在胳膊上,像一条条绿丝带。

大木盆里,粗盐粒雪亮,她戴上粗布手套,“嚓嚓”地揉。

盐粒硌在手套上,声音清脆。

每揉一把,菜叶就渗出一汪绿水,空气里满是青涩的辣香。

“最后一层,再撒把蒜末!”

她手腕一转,辣椒粉红得像晚霞,纷纷扬扬落在菜缝里。

晓梅在旁边看得首咽口水:“妈,这颜色真好看,像过年剪的窗花。”

傍晚,十二只小坛子整整齐齐蹲在灶台上,坛肚贴着红纸标签——“王奶奶刘婶张婶”……赵秀兰用食指蘸米汤,把标签抹平,动作轻柔得像给小孩擦脸。

煤油灯点亮,火苗“噗”地窜起,黄光把坛子照得油亮,也把她额角的汗珠照成一颗颗小金豆。

第二天鸡刚打鸣,赵秀兰就推着二八大杠出了门。

车把上挂一只帆布包,里面装着十二份咸菜,坛口用油纸扎得严严实实,像十二枚等待出征的“炸弹”。

晓梅背着书包蹦上车后座,一手抱紧给王奶奶的“甜口萝卜”,一手揪住母亲衣角。

晨雾像牛奶,把村子泡得发白。

车轮碾过土路,“吱呀吱呀”惊起几只麻雀。

先到王奶奶家,老太太早就坐在门槛上,银发被风吹得乱飞,像一捧枯草。

看见她们,她扶着门框起身,膝盖“咔啦”一声。

“秀兰哪,又让你惦记。”

王奶奶接过坛子,指尖在油纸上摩挲,像摸一件宝贝。

她转身进屋,捧出两只粗瓷碗,绿豆汤表面结了一层薄冰似的油皮,“喝一口,早上凉,别呛着。”

晓梅捧着碗,偷偷看老太太的牙——只剩几颗黄根,却笑得比孩子还亮。

……送到张婶家时,太阳己爬上屋脊。

张婶正坐院里嗑瓜子,瓜子皮吐了一地,像下了一场小雪。

她接过坛子,掂了掂,眼角飞快扫过晓梅怀里的空篮,笑意顿时淡了两分:“哎呀,就这么点儿?

我家那口子嘴叼,两三天就造完了。”

赵秀兰笑而不语,拍拍裤腿上的土:“晓梅快迟到了,我们先走。”

一出巷口,晓梅就撅嘴:“妈,她咋那样儿?”

赵秀兰把女儿鬓角的碎发别到耳后:“人心里有杆秤,咱们把菜腌好,把情分送到,秤就平了。

至于她往秤盘上放啥,咱管不着。”

回到家,林建国正把晾衣绳上的床单抖得“啪啪”响,阳光穿过白布,在院里投下一大片晃动的光影。

赵秀兰把空篮子往石榴树下一放,伸个懒腰,骨头“咔啦”一声脆响。

灶屋里,林老太端着一碗红薯粥出来,粥面漂着几粒枸杞,红得耀眼:“快吃,趁热。”

晓阳早己趴在桌边,筷子戳起一块萝卜干,脆得“咔嚓”一声。

他眯着眼,像只偷到鱼的小猫:“妈,明年咱多腌点,我给班里同学都带!”

赵秀兰笑着应:“行,明年把后院那块空地也种上芥菜,让你当回‘咸菜大王’。”

窗外,蝉声忽然拔高,像给这句话鼓掌。

阳光斜斜地切进来,落在十二只空坛子上,坛底还留着一圈褐色的酱油痕,像十二张咧开的笑脸,静静盛着整个夏天的味道。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

资讯推荐

桂ICP备2025053872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