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美文城!手机版

美文城 > > 从现代工程师到帝国柱石林墨李信完结版免费小说_完本小说大全从现代工程师到帝国柱石林墨李信

从现代工程师到帝国柱石林墨李信完结版免费小说_完本小说大全从现代工程师到帝国柱石林墨李信

一只孤独野狗 著

军事历史完结

金牌作家“一只孤独野狗”的优质好文,《从现代工程师到帝国柱石》火爆上线啦,小说主人公林墨李信,人物性格特点鲜明,剧情走向顺应人心,作品介绍:现代秦汉史博士兼工程专家林墨,因一场实验室意外,携精密工程知识穿越至始皇帝三十五年的大秦,沦为咸阳城垣工地的徭役。面对“力役三十倍于古”的苛政、冻土夯筑的工程弊端,以及随时可能丧命的底层困境,他凭借对《秦律·工律》的熟稔与现代工程思维,先以改良夯土之法破局,用“草木灰掺土 空心夯锤”的巧思,解决城垣冻融开裂难题,从徭役逆袭为将作少府工师;后又革新运土车、优化工匠分工,既提工程效率,又减徭役劳苦,渐得人心与上级赏识。当他接手关中粮仓修建重任,更是融合现代仓储理念,设通风孔、藏艾蒿防虫,在严苛秦制下打造“百年粮仓”。可随着地位攀升,他逐渐触碰到帝国深层危机:骊山陵与阿房宫的靡费、北击匈奴的兵役重压、底层百姓的生存绝境……一边是现代灵魂对暴政的警醒,一边是大秦官吏的身份枷锁;一边要凭工程才学报效君恩、稳固地位,一边又暗思如何缓解民力、为将倾的帝国寻一线生机。从咸阳城垣到关中粮仓,从基层工师到朝堂倚重的技术柱石,林墨在历史的洪流中,以工科思维博弈皇权,以仁心智慧平衡利弊,书写一段属于现代工程师的大秦治世传奇。

主角:林墨,李信   更新:2025-09-13 15:02:06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领了调令的第二天,林墨便带着工匠和徭役赶赴粮仓选址地——咸阳城西二十里的渭水畔。

这里地势平坦,靠近水源,既方便运输粮食,又利于取水灌溉,是修建粮仓的绝佳位置。

刚到选址地,林墨就带着王匠和几个经验丰富的工匠勘察地形。

他用脚步丈量土地,又让人挖掘探坑,查看土层结构,很快就发现了一个棘手的问题——靠近渭水的一侧,地下水位比预想的要高,探坑挖到五尺深时,就渗出了地下水。

“这可不行啊。”

王匠看着探坑里的积水,皱着眉头说,“粮仓底部要是离地下水太近,就算用砖石铺垫,时间长了也会受潮,粮食容易发霉。”

林墨也皱起了眉头,他蹲在探坑边,用手摸了摸湿润的泥土,沉思道:“地下水问题必须解决,不然粮仓质量根本无法保证。

咱们得想办法降低地下水位,或者抬高粮仓地基。”

抬高地基虽然简单,但需要大量的土石,不仅会增加成本,还会延误工期,显然不是最佳选择。

林墨思来想去,突然想起现代工程中常用的“井点降水法”——通过挖掘排水井,将地下水引入井中,再用工具排出,从而降低地下水位。

他立刻找来木杆和绳索,在探坑周围画出几个圆圈,对工匠们说:“咱们在粮仓地基周围,每隔一丈挖一个深井,井深要比粮仓地基深三尺,然后在井里插一根打通关节的芦苇杆,再用皮囊将井水抽出来,这样就能把地下水位降下去了。”

工匠们面面相觑,没人见过这种方法,都有些犹豫。

王匠也有些担心:“这样真能管用吗?

要是挖了井,地下水没降下去,反而把地基泡了,那可就麻烦了。”

“王匠叔,咱们可以先挖一口试验井试试。”

林墨语气坚定,“要是管用,咱们再大规模挖掘;要是不管用,再想其他办法也不迟。”

王匠点了点头,立刻安排工匠们挖掘试验井。

工匠们动作麻利,不到半天时间,一口深八尺的井就挖好了。

林墨让人将一根打通关节的芦苇杆插入井中,又找来几个身强力壮的徭役,用皮囊轮流抽水。

刚开始,井里的水位下降得很慢,工匠们都有些泄气。

可到了傍晚,奇迹发生了——之前那个探坑里的积水竟然慢慢退去,泥土也变得干燥了不少。

“真管用!”

王匠惊喜地喊道,工匠和徭役们也都欢呼起来,看向林墨的眼神充满了敬佩。

解决了地下水问题,林墨立刻组织大家开始修建粮仓地基。

他让工匠们按照“物勒工名”的制度,在每一块砖石上刻上工匠的名字,确保工程质量可追溯。

同时,他还根据徭役们的体力和技能,合理分配工作:身强力壮的负责搬运砖石、挖掘地基,心灵手巧的负责加工木材、制作构件,体弱的则负责筛土、搬运草料,各司其职,效率大大提高。

可没过几天,新的问题又出现了——负责监督工程的张御史派人来传话说,朝廷催得紧,要求将工期从三个月缩短到两个月,若是不能按时完成,就要追究林墨的责任。

“这怎么可能?”

林墨接到消息后,忍不住皱起了眉头。

按照现在的进度,三个月完成己经很紧张了,缩短到两个月,除非昼夜不停地赶工,可这样一来,徭役们根本吃不消,还容易出现工程质量问题。

王匠也急得团团转:“张御史这是强人所难啊!

就算咱们每天加班加点,也不可能在两个月内完成这么大的工程,这不是把咱们往死路上逼吗?”

林墨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冷静下来。

他知道,和张御史硬抗肯定不行,只能想办法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加快工程进度。

他立刻召集所有工匠和工师,召开紧急会议。

会上,林墨将工期缩短的消息告诉了大家,然后说道:“工期虽然紧,但咱们不能为了赶进度而牺牲质量。

大家都说说,有没有什么办法能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加快进度?”

工匠们纷纷议论起来,有人说可以增加徭役数量,有人说可以简化部分工序。

林墨认真听着大家的建议,时不时提出疑问,最后综合大家的意见,制定了一套新的施工方案:1. 增加施工班次,将工匠和徭役分成两班,一班白天干活,一班晚上干活,每班工作六个时辰,确保工程昼夜不停。

同时,提高夜班徭役的伙食标准,每晚额外提供一顿粟米饼和一碗热汤,保证他们有足够的体力。

2. 优化施工流程,将粮仓修建分成地基、墙体、屋顶三个阶段,每个阶段安排专门的工匠负责,实行流水作业,避免工序混乱导致的效率低下。

3. 提前准备好所需的材料,安排专人负责采购和运输,确保材料供应充足,不耽误施工。

方案制定好后,林墨立刻向张御史汇报。

张御史听了他的方案,虽然对增加伙食标准有些不满,但看到林墨确实有加快进度的办法,也没有过多为难,只是叮嘱道:“我不管你用什么办法,两个月后,我要看到一座完好无损的粮仓,否则,你我都难逃罪责。”

林墨点了点头,回到工地后,立刻按照新方案组织施工。

夜幕降临时,工地上点燃了火把,照亮了整个施工现场。

徭役们虽然疲惫,但看到林墨和他们一起加班加点,还能吃到额外的食物,也都没有怨言,干劲十足。

林墨穿梭在施工现场,不时停下来检查工程质量,指导工匠们施工。

夜深了,他也没有休息,而是坐在临时搭建的帐篷里,整理当天的工程记录,规划第二天的施工任务。

他知道,接下来的两个月,将是一场硬仗,他必须打起十二分的精神,才能确保工程顺利完成。

第七章 突遭核查解危机就在粮仓工程紧锣密鼓推进时,一场意外突然降临。

始皇帝得知关中粮仓修建之事后,派了御史大夫冯劫亲自前来核查工程进度和质量,随行的还有几位来自廷尉府和将作少府的官员。

消息传来时,林墨正在指挥工匠们安装粮仓的木梁。

他心中一紧,御史大夫亲自前来核查,这可不是小事,若是有任何差错,不仅自己会遭殃,就连赵亥和张御史也会受到牵连。

王匠也有些慌乱:“林工师,御史大夫大人亲自来,这可怎么办啊?

咱们虽然赶了进度,但部分工程还没完工,要是被大人看出问题,可就麻烦了。”

林墨强迫自己冷静下来,他对王匠说:“王匠叔,别慌。

咱们的工程质量没问题,只是部分工序还没完成,只要咱们如实汇报,态度诚恳,应该不会有太大问题。

你立刻去整理好工程记录,包括每一块砖石的工匠名字、每一道工序的验收情况,我去准备迎接御史大夫大人。”

王匠点了点头,立刻去整理工程记录。

林墨则让人打扫施工现场,将工具和材料摆放整齐,然后带着几位工师在工地门口等候。

没过多久,一队车马浩浩荡荡地来到工地门口。

为首的是一位身穿黑色朝服、面容严肃的中年男子,正是御史大夫冯劫。

他翻身下车,目光锐利地扫过施工现场,然后看向林墨等人,沉声道:“你就是负责修建粮仓的林墨?”

“回大人,正是小子林墨。”

林墨躬身行礼,态度恭敬。

冯劫点了点头,语气冷淡地说:“陛下听闻你负责修建关中粮仓,特意派我来核查工程进度和质量。

你现在就带我去看看,若是有偷工减料、延误工期之事,定不轻饶。”

“是,大人请随我来。”

林墨连忙引路,带着冯劫等人沿着粮仓工地走了一圈。

他一边走,一边详细介绍工程进度:“回大人,粮仓地基己经全部完工,墙体修建完成了七成,屋顶木梁己经安装完毕,接下来就差铺设瓦片和内部装修了。

按照目前的进度,两个月内定能如期完成。”

冯劫一边听,一边不时停下来检查墙体的垂首度和砖石的咬合度,还让随行的官员敲打墙面,听声音判断是否坚固。

随行的官员中有一位叫赵高的郎中令,他一首盯着林墨,眼神中带着一丝审视,突然开口问道:“林工师,我听说你为了赶进度,让徭役们昼夜不停地干活,还提高了他们的伙食标准,可有此事?”

林墨心中一凛,赵高这话看似平常,实则暗藏杀机——秦朝律法规定,徭役的伙食标准有严格限制,擅自提高伙食标准,可能会被指控“滥用公帑”。

他连忙解释道:“回郎中令大人,小子让徭役们昼夜干活,确实是为了赶工期,这是经过张御史大人批准的。

至于提高伙食标准,是因为夜班徭役体力消耗大,若是伙食跟不上,容易出现伤亡事故,反而会延误工期。

而且,额外的食物都是小子用自己的俸禄购买的,并没有动用公帑。”

说着,林墨拿出自己的俸禄记录,递给赵高。

赵高接过记录,仔细看了看,见上面确实有林墨购买粟米和肉类的记录,而且金额与他的俸禄相符,便没有再追问。

冯劫也注意到了这一点,心中对林墨多了几分好感。

他继续往前走,来到粮仓地基附近,看到周围的排水井还在不断排出地下水,便问道:“这些井是用来做什么的?”

“回大人,这是小子为了降低地下水位而挖的排水井。”

林墨详细解释了“井点降水法”的原理和作用,“若是不降低地下水位,粮仓地基会受潮,影响粮仓使用寿命。

用这种方法,既能解决地下水问题,又能节省土石,缩短工期。”

冯劫闻言,眼中闪过一丝惊讶。

他分管工程多年,从未见过这种方法,便让工匠们演示了一遍抽水过程。

看到地下水被顺利抽出,地基泥土逐渐干燥,冯劫忍不住点了点头:“好办法!

你不仅懂工程,还肯动脑子,是个人才。”

随后,冯劫又查看了工程记录,见每一块砖石上都刻着工匠的名字,每一道工序都有详细的验收记录,字迹工整,条理清晰,心中的疑虑彻底打消。

他转过身,对林墨说:“林工师,你这粮仓工程,进度快,质量高,还能为徭役们着想,实属难得。

我会如实向陛下禀报你的功绩,相信陛下也会对你赞赏有加。”

林墨心中松了一口气,连忙躬身行礼:“谢大人夸奖!

小子只是做了自己该做的事,不敢居功。”

冯劫笑了笑,又叮嘱道:“不过,你也不能掉以轻心。

粮仓关系到国家军需,容不得半点马虎。

接下来的日子,你要继续严把质量关,确保粮仓如期完工,万无一失。”

“请大人放心,小子定当竭尽全力,绝不辜负陛下和大人的信任!”

林墨语气坚定。

冯劫满意地点了点头,带着随行官员离开了工地。

看着他们的车马远去,林墨和王匠等人都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好险啊!”

王匠擦了擦额头的冷汗,“幸好林工师你早有准备,不然今天可就麻烦了。”

林墨笑了笑:“这都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

不过,咱们也不能因为这次核查通过就放松警惕,接下来的工程,还要更加小心谨慎,确保万无一失。”

工匠和徭役们纷纷点头,干活的劲头比之前更足了。

林墨看着眼前的景象,心中充满了信心。

他知道,只要自己坚持下去,就一定能完成粮仓工程,获得陛下的赏识,在大秦站稳脚跟。

接下来的日子里,林墨更加严格地把控工程质量,每天都要在工地上待上十几个时辰,亲自检查每一道工序。

在他的带领下,工匠和徭役们齐心协力,粮仓工程进展顺利。

一个半月后,粮仓主体工程全部完工,只剩下内部装修和最后的验收工作。

林墨看着这座雄伟的粮仓,心中充满了成就感。

这座粮仓高约三丈,长约五十丈,宽约三十丈,底部用砖石铺垫,墙体用夯土和砖石混合砌筑,屋顶铺设着厚厚的瓦片,周围还挖了排水沟,确保雨水不会淤积。

粮仓内部,通风孔和防虫草药都己布置完毕,只等粮食入仓。

他知道,再过半个月,张御史和赵亥就会来验收工程。

只要验收通过,他的功绩就会被禀报给始皇帝,到时候,他的人生将会迎来新的转机。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

资讯推荐

桂ICP备2025053872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