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美文城!手机版

美文城 > 悬疑惊悚 > 江城疑云

江城疑云

清水束竹 著

悬疑惊悚连载

热门小说推《江城疑云》是清水束竹创作的一部悬疑惊讲述的是李琳李牧之间爱恨纠缠的故小说精彩部分:杀人之绝大多数犯罪分子会选择远走他逃避警方追而有的人却偏偏喜欢玩灯下不仅送上门还藏身在公安局1派出所辖区的江边发现一具尸我和师父得到指令迅速出警赶赴现到现我还在适应车内外陡然变化的温师父已经一只手夹着另一只手捏起了一张脏兮兮的身份证: 白念26 岁……我说廖大队这可是死者的随身物您能不能戴个手套再看邱法医见怪不怪地翻了个白对师...

主角:李琳,李牧   更新:2025-06-05 17:14:16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杀人之后,绝大多数犯罪分子会选择远走他乡,逃避警方追踪。

而有的人却偏偏喜欢玩灯下黑,不仅送上门来,还藏身在公安局中。

1

派出所辖区的江边发现一具尸体。我和师父得到指令后,迅速出警赶赴现场。

到现场,我还在适应车内外陡然变化的温度,师父已经一只手夹着烟,另一只手捏起了一张脏兮兮的身份证:

白念念,女,26 岁……

我说廖大队长,这可是死者的随身物品,您能不能戴个手套再看啊。邱法医见怪不怪地翻了个白眼,对师父说道。

然后,邱法医便注意到了师父身后的我: 新人?

师父还在翻来覆去看手上的身份证,随意点了点头: 嗯,上周刚分过来,我带他。

不错,又有帮手了。邱法医看了我一眼,你跟我去做个尸表检查吧。

她指向江边,示意我们跟过去。我便拎着工具箱跟着师父和邱法医往尸体那边走去。

刚走没两步,我就闻到一股隐隐的腥臭味,就像是夏天闷在罐子里腐烂的臭海鲜加上死老鼠的味道。

来到尸体近前时,看到尸体的样子,我的胃里瞬间翻江倒海,像是刚吃了一口屎那么难受,我赶紧跑到一边,哇哇吐了起来。

这是一具刚刚从江水里捞起来的尸体,尸身内部因充盈着腐败气体而肿胀,已经呈现巨人观。

粗浅看来,尸体的表皮和指甲早已腐烂脱落,头发散乱地贴在额头上,眼球浑浊不堪肿胀暴突,密集的白色蛆虫从口中和鼻腔里钻进钻出。

说句面目全非,也不为过。

过了一会儿,我逐渐适应了恶臭和以及尸体的惨状,邱法医见我状态好些了,便递给我一个相机: 会用吗?

我脸色煞白,应了一声: 会。

好,一会儿,我指哪儿,你就拍哪儿。

接下来,邱法医和师父翻弄着尸体,我则按照邱法医的指示,找好角度,对着尸体干脆利落地按下快门。

经过一系列的检查,邱法医得出了初步结论:

死者为女性,身高介于 1 米 65 到 1 米 68 之间,体重目测在 50 公斤左右,看起来像是因为溺水死亡,其他的要经过解剖才能知道。

处理完尸体,已经是下午了,我和师父没胃口,就没吃午饭,直接回到了派出所。

没想到刚回到派出所,师父就被一个六十多岁的老伯拦住了去路,他涕泗横流,激动地喊着: 廖警官,廖警官你看,又死人了吧我就说我女儿一定是被人害的……

2

来人叫李牧,一个月前,他的女儿李琳被发现溺亡在江里。

当时,所里多番调查,也只得出——

死者社会关系单纯,现场无他杀证据。

邱法医也解剖了李琳的尸体,给出的法医学结论也为溺水死亡。

无论李牧多坚持女儿一定是被害死的,程序上,没有证据就无法立案,我们也只能尽力安抚他。

而他还是锲而不舍地来局里哭诉。

李伯伯,我们的调查结果没有发现指向犯罪的证据。换句话说,你女儿的死亡是一场意外。而且,你全程见证了尸体解剖的过程,尸体上没有受到侵害的迹象。

我再次重复第一次来闹时,师父给他的回复。

当然,他也再一次无视了这些,老调重弹: 不会的,我女儿肯定是被人害死的。她不会游泳,从小就怕水,怎么会去水边玩呢,她从小到大从来没有到水边去过……

但这次,没等我继续安抚他,他突然一把抓住了师父的袖子:

廖警官,你看啊,这次又有人淹死了。也是个年轻女娃,咱们这条江多少年了,也没这么频繁淹死过人……

咋可能都是意外,你信我,你查查,说不定……说不定……

看得出,他费力地,绞尽脑汁地,想要组织语言,让我们相信他女儿是被害死的。

我有点不知所措地看向师父,他只是低着头若有所思。

实在没办法,我努力组织语言: 李伯伯,这都需要讲证据的……我们……

李伯,你先回去,这件事我再琢磨琢磨,会给你答复的。

师父把耳朵上夹的烟按向桌面,示意我先送他出去。

3

好不容易在李伯的千恩万谢下将他送出门。

我嘟囔着: 师父你还真要……

周扬,你帮我找一个监控视频。

他指的是江北路的一个交通探头拍到的视频,当时这个探头拍到了李琳生前的最后画面。

监控时间是 7 月 10 日,下午 6 点 15 分。

李琳乘坐 321 路公交车,在江北路站下车,走向江边,然后消失在画面的边缘。

她消失的方向,有一个废弃的公园。

我从几百小时的监控视频中找到了这个片段,将进度条拖动到当日的 6 点 15 分,点击播放。

画面上空荡荡,并没有李琳。

我又往后拖动进度条,直到 6 点 25 分,才有一辆 321 路公交车驶来。

车上下来一个女人,四处张望一番后,匆匆走向江边。

我长吁一口气: 终于找到你了

我把视频交给了师父,提示他李琳出现的时间在 6 点 25 分。

师父看过一遍后,皱着眉头说道:

再播放一遍,从 6 点 25 分开始。

我又播放了一遍。

师父摇了摇头: 这人不是李琳。我记得很清楚,李琳生前穿的是一件黑色的 T 恤衫。

我瞥了一眼视频标签的日期,发现日期不对。

这是 7 月 20 日的视频片段,我要找的应该是 7 月 10 日的视频。

我提醒师父: 我看错日期了,这是 7 月 20 号的视频。

关闭视频前,师父突然叫住我:

等一下

他从我手中接过鼠标,快速将视频倒回,将画面暂停在女人下车后的那一幕。

这是视频中的女人身体轮廓和穿着最清晰的一个画面。

师父语气忽而低沉:

这个穿着白色衬衣和牛仔裤的女人,你有没有觉得眼熟?

白色衬衣,牛仔裤,越看越熟悉。

恐惧感突然占据心头,因为我发现——

这个女人穿的衣服,与我们上午处理的那具女尸的衣服一模一样。

……

我和师父一宿没睡,查看了所有监控记录。

我和师父一共找到五个相似的视频,而且都是近期的。

视频的画面内容几乎是一样的,只是角色不同,每个视频的下午 6 点 15 分到 6 点 30 分之间,画面上都会出现一名年轻女子。

她们独自搭乘了 321 路公交,到站下车,走向公园,最终消失在画面边缘。

而且,这五名在监控中消失的女子中,李琳和白念念已经被确认死亡。

4

处理完白念念的尸体的第二天。

市郊的江边又出现了一具尸体。

短短两天时间,江边连续出现溺水死者,想起李伯的话,我感觉脊背发凉。

这是一具男尸,25 岁左右,高度腐烂,邱法医检查后,判断此人大概率为溺水身亡。

我们在尸体身上找到一张名为夏林华的身份证。

碰上高腐、面容不可辨识的尸体,寻找尸源一直以来都是很头疼的事情。

按说有了身份证,就能确定死者身份,这本应该是一件让人感觉庆幸的事儿。

但师父的脸色很不好看,他似乎有了新发现: 邱法医,尸体上带着身份证的情况常见吗?

邱法医未做细想: 一点都不常见。你想啊,谁出门的时候会揣着身份证呢?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

师父眉头紧锁,低声说道: 你有没有发现,最近的几具尸体上都有身份证,这个概率是不是太高了……

邱法医随即陷入沉思,她似乎也发现了其中的异常。

眼前的男尸,以及李琳和白念念的尸体上,死亡之时,身上都带着身份证,这无疑是死者们的另一个共同点。

不过,这名男性死者并没有在监控里出现过,我们并不知道男人是否与那几名女子有关联。

处置完尸体,师父紧接着去了一趟档案室。

后来,他交给我一份档案,说有新的发现。

我以为这是李琳的卷宗。

但翻开后,我却发现,这份卷宗既不是李琳的,也不是白念念的,而是另一个人的。

这个人,我从来都没有见过。

5

我刚才去查了咱们所 6 月份以来所有的死亡事件案卷,发现了一个叫郑丽丽的死者。

我从师父那里接过郑丽丽的案卷。

翻开看第一页的情况说明:

7 月 5 日,群众在远郊江边发现了一具女尸,女尸身着一件红色连衣裙……

我记得监控视频里确实出现过一个穿红色连衣裙的女人。

我接着往下看去:

……女尸身上有一张名为郑丽丽的身份证。

我十分讶异,指着这段文字对师父说:

她身上竟也有身份证。

师父点点头:

你看后面。

案卷中的法医鉴定意见为:

推测死亡时间为 7 月 2 日。

这个时间与郑丽丽出现在监控视频里的时间吻合。

而调查结论那里,赫然写着意外死亡。

监控里出现的五个人,已经有三人确认死亡,而且全都是意外死亡。

我感觉,这不是巧合。

师父说: 虽然我们目前只找到了三个人的卷宗,但我有种预感,监控录像中的那五名女性可能都死了。而且,她们很可能是在同一地点落水身亡的。

我的想法和师父不谋而合,但我有一个疑问:

既然是在同一地点落水,为什么我们只发现了三具尸体?

师父似乎早已想到我会问这个问题。

你还记不记得,6 月下旬下了一场暴雨。

那场暴雨几乎淹了半个城,电视新闻上天天报道降雨情况。

我对他点了点头,表示自己有印象。

他继续说:

从监控的时间线看,五人死亡的先后顺序是,无名氏一、无名氏二、郑丽丽、李琳和白念念,其中无名氏一和无名氏二是在暴雨之前落的水,而郑丽丽、李琳和白念念是暴雨之后落的水。

也就是说,我们只找到了死于暴雨之后的尸体。

可是,尸体与暴雨有什么关联呢?

随后,师父揭晓答案:

那场暴雨导致江水上涨,水的流速变快,死于暴雨之后的人,尸体被湍急的水流带到了我们辖区;而那些死于暴雨之前的人,尸体可能还没漂到我们这里,就被上游的人发现了。

师父拿出地图,给我标了个点:

这个派出所在我们的上游,我们先去这儿走一趟,查一下最近有没有溺水死亡的警情。

后来,我和师父还真的在上游的派出所里查到了那两个女人的死亡卷宗。

不出所料,她们身上也有身份证,并且同样被认定为意外死亡。

看来,师父的推测是对的。

……

接下来,就是找到她们落水的位置。

她们生前失踪位置附近有个废弃公园,是江北路监控死角。

师父认为这个公园极有可能是案发第一现场。

于是,我们找来了勘查队,在公园内部进行了地毯式的搜索。

勘查队在公园的江边杂草丛中发现了一根口红。

技术科在口红的膏体上提取到了人的表皮细胞,经过 DNA 比对,确认了口红的主人为死者白念念。

6

当我们判定这是一起连环杀人案时,师父第一时间想到了一个人——李牧。

因为李牧从一开始就坚信李琳是被人害死的,或许他掌握着某些尚未挖掘的线索。

所以师父决定从李牧入手,调查这个案子。

我们去找李牧的时候,他很激动:

廖警官,是不是有线索了?是不是找到凶手了

师父握住李牧的手:

李琳的事,我们现在已经立案调查了。

李牧热泪盈眶:

谢谢你,廖警官,真的太谢谢你了。

师父对李牧说:

我们这次来,是想跟你了解一下,她出事之前,有没有什么异常举动。

李牧立刻表示:

琳琳是个听话的孩子,出事前没有任何异常举动。

师父继续追问:

你再回忆回忆,任何细节都不要放过。

李牧思考了好久,才缓缓说道:

琳琳爱玩电脑,之前有段时间,每天晚上都玩到很晚,我催她,她才上床睡觉。

你知道她用电脑做什么吗?

我对电脑一窍不通,不知道她在做什么。

能让我们看看她的电脑吗?

只要对破案有帮助,你们随便看……

李牧又喃喃道: 自从琳琳走后,那台电脑没再有人用过。

李琳的电脑在她的卧室里放着。

我打开电脑,导出了李琳 QQ 聊天记录和浏览器里面的信息,并按照时间线梳理了关于她的这段时间的上网记录。

六月初,李琳在当地的一个 BBS(网络论坛)上认识了一个昵称为钢琴师的人。

钢琴师在论坛上非常活跃,发布了多篇帖子,从帖子内容来看,此人应该是一个上流社会的人。

李琳通过 BBS 给他发了一条交友申请。

他通过了,两人互相加了 QQ。

两人有共同话题,越聊越深入。

李琳对他特别感兴趣,主动提出奔现。

钢琴师同意了,但同时提出了一个特殊要求,见面时,李琳要带着身份证。

他的解释是: 网络上的骗子很多,有人虚减年龄,有人虚报姓名。带着身份证,方便互相核验身份。

这个要求不过分,李琳欣然接受。

然后,钢琴师把见面的时间和地点以及交通方式告诉了李琳。

他们见面时间定在了 7 月 10 日(李琳失踪那天)晚上七点,地点是江北路的废弃的公园。

当李琳问起为什么要在那个偏僻的地方见面时。

钢琴师只用了一句话就消除了李琳的疑虑:

我的公司在那附近,下班过去比较方便。

7

我和师父随后调取了钢琴师的 BBS 和 QQ 的数据。

可惜,他的账号信息中不包含任何实名信息。

而且,他每次登录 BBS 和 QQ 使用的 IP,都是网吧里那种不记名的临时卡的 IP,根本追查不到实名信息。

唯一有用的信息,是钢琴师最后一次登录 BBS 和 QQ 的时间,7 月 21 日 22 点 45 分。

网吧监控通常只保存最近一个月的记录,对照他的上网记录,我们能查的也只有 7 月 21 日的监控记录,再往前就没有了。

功夫不负有心人,我们在一家小网吧的监控视频里发现了他。

视频中,他身高 1 米 70 左右,体型瘦弱,戴着一顶鸭舌帽,挡住了脸。

我们找到那个网吧的网管,他竟还清楚地记得那天的事儿。

那人来上网的时候,出示自己的身份证,我做了登记。

我追问道:

他出示了身份证?

网管十分坚定:

我对这人印象可深。当时我还纳闷呢,那个时间点儿来的,一般都是包宿通宵上网的人,可他上了十几分钟网就走了

随后,网管调出了那人的登记信息。

看到他的名字时,我感觉有些熟悉。

夏林华?

我疑惑地望向师父: 我怎么感觉好像之前听过这个名字。

师父脸上也有几分疑惑之色: 这不是刚送到咱警局的那具男尸吗

8

几天前,我跟着师父在江边处置的那具男尸,就叫夏林华,法医的尸检报告上说,他是溺水死亡。

夏林华户籍在江城周边的县城,我们委托当地的户籍警,查询到了他的信息。

夏林华是家中独子,父母五年前死于一场车祸,父母死后,他在世上就没有其他亲人了。

我后来又查了夏林华的通话记录。

通话记录显示,夏林华曾与受害者通过话,通话时间就在她们遇害前。

经过仔细的调查和比对,所有的证据都完美地对应上了,形成了一个完整的证据链。

所有的线索也都得到了合理的解释,案件的真相已经清晰可见——

夏林华,就是钢琴师。

半个月前,钢琴师突然在网上销声匿迹,原来那个时候,他就已经死了。

我怎么也想不到,我们苦苦追踪的凶手,此刻就在我们公安局太平间的冰柜里。

真相大白,调查终于能划上一个句号。

善恶终有报,真凶溺亡这个结果无论是对死者家属,还是对我们警方,都算是有了交代。

可这个时候,师父却突然问我:

据我所知,夏林华是个小心谨慎的人,但他却在临死前故意暴露自己的身份,你有没有想过这是为什么?

出于惯性思维,我总想着进行合理化解释。

或许他知道自己难逃一死,畏罪自杀,所以不再费尽心机隐藏身份。

我感觉,事实应该没那么简单。

顺着师父的思路,我又细细地琢磨了一番。

夏林华死的时候,警方还没有正式以凶案进行调查,说明有人杀了他,故意让他出现在警方的视野中。

那么,夏林华很可能有同伙。

于是,我问师父:

凶手会不会是两个人?夏林华的同伙杀死了他,让他顶了罪。

师父的烟瘾犯了,他拿着一根没点火的香烟,在手指间不停地转动,偶尔还贴近鼻子深吸一口。

这个假设倒也说得通。但一般情况下,只有事情败露才会找人顶罪,你不觉得,夏林华死得太早了吗?

如果想把这个事儿圆过去,可以有无数解释,或许他们之间爆发了冲突,或许夏林华的死另有原因。

但我没有信口开河,因为,我没有支撑观点的证据。

9

邱法医告诉我。

自己失足落水,和被别人推入水中,死后的状况是一样的,都为溺水死亡,法医只能判断死因,却区分不出是意外还是他杀。

凶手深谙水性,对江水犯罪了如指掌,江水成为他的得力助手,协助他清除罪证。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雨更是助他一臂之力,将尸体运送至不同江段,让尸体被不同的人发现并处理,故而误判为意外死亡。

我们没有匆匆结案,而是继续进行调查。

我们重点调查了夏林华的身份背景,其间发现了许多有价值的线索:

两年前,夏林华开始在一家特殊教育学校担任校工,主要负责学校的后勤工作,并在校内居住。

他住在由学校老仓库改建而成的教工宿舍中,条件艰苦,除了他之外没有其他教工愿意居住。

由于他性格内向,话语不多,且作为临时工,他在学校中并没有受到太多的关注,成为了一个被忽视的边缘人物。

然而,令人费解的是,夏林华在死的前一周,突然向学校提出了辞职,批准后迅速搬离了学校,从此音信全无。

为了揭开夏林华生前的秘密,我和师父调查了他曾经的宿舍。

他搬走之后,宿舍一直空着,没再住过人,里面的旧家具泛着一股霉味儿,到处都是浮灰。

我们在宿舍里来来回回转了好几圈,仔细检查了窗台、墙角、洗手池和床榻……

然而,我们搜查了宿舍所有的角落,连一根头发丝都没有找到。

我忍不住吐槽:

这宿舍里实在是太干净了。

师父说:

太干净,也是问题。

我疑惑问道:

干净……又怎么会有问题?

如果你是一个有严重洁癖的人,在打扫卫生的时候会刻意掏洗手池水槽下面的管道吗?

我秒懂师父的意思。

在所有证据都指向夏林华的时候,他却死了,而且房间还被人刻意清理过了。

这,就是最大的问题

师父意味深长地看着我。

我想,你之前的关于夏林华有同伙的猜测,可能是对的。

10

蝉鸣聒噪,午后的高温余热一直持续到傍晚,再过一个月,难捱的酷暑就会过去。

案子调查进入了关键一环,此刻需要邱法医协助,我和师父便去找了她。

邱法医对这个案子一直念念不忘,毕竟夏林华的尸体还在她的冰柜里冻着。

邱法医一见到我们问道: 两位神探,说说调查进展吧,有什么新发现吗?

我逗了一下她: 哟,邱大法医,您可不知道我这师父有多神,岂止是有新发现这么简单啊,案子的脉络已经完全清晰了。

师父不屑道: 净瞎吹。

话是这么说,他的脸上倒是有几分得意之色。

在邱雨薇的催促下,我把这段时间调查情况具以实告。

我们后来又去了一趟夏林华工作的学校,对所有的教职工进行了详细的询问。

其中一位老师提供了一个极为重要的线索:

夏林华生前曾到一所夜校进修过。

这位提供线索的老师说,之前有段时间,他经常看到夏林华频繁进出一所夜校,似乎是在那里上课。

在他的指引下,我们来到了夏林华上课的夜校。

夜校的老师确认,夏林华在夜校参加了一期培训班,不过,那期培训班一个月前就结束了。

我和师父便逐一联系那期培训班上的学员,询问关于夏林华的事。

可学员们表示,对夏林华没有什么印象。

夏林华总是安静地坐在教室的角落里,不问也不答,仿佛是班上的一个隐形人。

万幸,还是有人注意到了他。

有一名学员提到,夏林华跟班上一个叫成桐的学员关系似乎很好。

或许夏林华的死,就跟这个成桐有关。

于是,我们将调查重心转移到了成桐身上。

然而我们想尽办法,却一直都联系不上他,没办法,我们只能从成桐的周边和背景查起。

据了解。

成桐是一名邮递员,平时工作比较忙,周末几乎不休息。

他住在一个偏僻的城中村,这里人多且杂,但好在房租便宜。

房东说,成桐的房租还有一个月到期的时候,突然不告而别,人和行李都不见了,房间也被打扫得干干净净。

而且,成桐失踪的日子与夏林华死亡的时间是同一天。

我和师父还发现,成桐的出租屋有被清理过的痕迹,跟夏林华宿舍的情况如出一辙,似乎出自同一人之手。

这下我们更加确定,成桐跟夏林华的死密切相关,说不定成桐就是幕后真凶。

后来,我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

小编推荐

最新小说

最新资讯

标签选书

桂ICP备2025053872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