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连载
安乐沈妙宜是《盛世安平侯》中的主要人在这个故事中“八月弥”充分发挥想将每一个人物描绘的都很成而且故事精彩有创以下是内容概括:出国为质的第十我被接回大可皇城中已经有了一位长公听说当年母后不忍与我分得了疯错将罪臣孤女认作她的女从她得万千宠我的父母、兄长、竹马皆偏爱于连宫人都蛮夷之地长大的承曦公主性情乖比不上安乐公主天真烂人见人但我身边始终有一个敬爱只忠于他陪我走过最泥泞的为了有资格娶从了得胜那安乐公主亲赴战场犒赏三被败逃的敌军擒他死...
主角:安乐,沈妙宜 更新:2025-07-04 22:46:11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可皇城中已经有了一位长公主。
听说当年母后不忍与我分离,得了疯症,错将罪臣孤女认作她的女儿。
从此,她得万千宠爱。
我的父母、兄长、竹马皆偏爱于她。
连宫人都道,蛮夷之地长大的承曦公主性情乖戾。
比不上安乐公主天真烂漫,人见人爱。
但我身边始终有一个人,敬我,爱我,只忠于我。
他陪我走过最泥泞的路,为了有资格娶我,从了军。
得胜那年,安乐公主亲赴战场犒赏三军,被败逃的敌军擒获。
他死在了那次救援行动中。
1
北狄为质十载,归国那天,无人来城门迎我。
听说父皇安排了太子亲自来接我回宫。
可我等到日落西山,城门将闭,才等到一辆华盖宝车碾过尘土,缓缓驶来。
来人不是幼时最疼爱我的兄长。
而是我曾经的伴读沈妙宜。
她是英国公的女儿,我们曾十分要好,形影不离。
直到景明七年冬,边关大败,镇北将军及其麾下数十名将领接连战死。
裴将军的遗孀带着一封密信敲响登闻鼓,状告英国公贪墨军饷,通敌叛国。
沈氏满门被诛,只留下一个沈妙宜,因自开蒙起便养在深宫与我作伴,免于死罪,被贬作浣衣局最下等的粗使宫女。
裴将军死后,北狄连破数城,势如破竹。
谈判文书送进景仁殿时,不仅要求割地赔款,还狂妄提出,要我大盛的太子出使北狄为质。
满朝文武皆震怒。
但短期内连失两位股肱重臣,加之连年征战,国库空虚,朝堂上主和者十有其七。
有反对者,也只道: 东宫贵胄,为敌国羁縻,九庙神灵当赧然。
后御史台谏言,遣帝女纾国难,胜于折损国本。
几番斡旋,便决定由我代替兄长,出使北狄,成了这天下第一个女质子。
我出发离开皇城前,曾去浣衣局看过沈妙宜。
她跪在我面前泣涕涟涟,问我是不是恨她。
那时我单纯善良。
思量过她会愧疚自责,特意过来安慰纾解。
我说其父之过,非她之罪,我与她永远情同姐妹。
恐她吃苦,临行前还托人周全照拂。
可十年后重逢。
我被折磨得千疮百孔。
见她锦衣华服,宫人环伺,活得这般岁月静好。
只觉令人厌恶。
沈妙宜被宫女搀扶着在我面前立定,熟稔地牵起我的手。
姐姐,我来接你了。
她莞尔一笑,如朝霞初绽,明艳不可方物,愈发衬得我黯然若经霜的枯木。
我烦乱地甩开她的手,刻意拉开距离: 你该唤我公主殿下。
她身旁的婢女上前一步,眉梢眼角尽是嚣张: 长公主殿下,您在那蛮荒之地待得太久,怕是还不知道吧?
如今这皇城中,最得圣心,最是尊贵的,是我们安乐公主。
我心中震荡,很快克制住。
嗤笑一声: 好个『安乐公主』。
对面的人面色一白,垂下脸,泪珠扑簌簌落下来。
妙宜自知是不配的。
小婢女又急又气: 公主,您何必这般委屈自己?
现在谁人不知,她才是配不上公主尊位的那个。
玲珑,莫要胡说沈妙宜小声喝止。
我眯了眯眼,看向那个一脸不服气的女孩: 你倒是说说看。
对方也不怵: 宫中都传遍了,长公主在敌国失节,终日以舞乐媚人,勾栏做派,令整个大盛蒙羞
她说话时头颅高高昂起,仿佛这样便能显得比我高贵。
我抬手重重甩了她两巴掌,用足了力气。
沈妙宜惊住,颤颤巍巍在我面前跪下: 玲珑年幼无知,听信流言,我代她向您赔罪。望姐姐宽宥,不要同她计较。
主子如此护短,惹得那婢女愈发愤慨: 玲珑没有说错
如今京中人人以长公主为耻,避之不及。太子殿下宁愿抗旨,都不肯出城相迎。
也就公主您心善,她还这样不知好歹。
……
我抬头望了望天,有鸦群掠过新漆的瞭望台。
故国吹来的风如塞外一般寒冷刺骨。
我曾心心念念之地,早已在我离开的十年里悄然换了光景。
我与故都,都不是旧时模样了。
2
不远处有马蹄声传来。
玲珑扭过头,喜上眉梢,忙高声喊: 裴大人,救命
我抬眼便看见高头骏马上那个修竹一般的白袍少年。
妙宜他翻身下马,小心将人扶起。
见她泪迹斑斑,身旁婢女两颊肿起,仅一瞬面色便沉下来,风雨欲来。
是你做的?他拔剑对准我。
我望着眼前人有些许恍惚。只一眼我便认出他是裴璟。
小时候常陪我去御膳房偷食,给我捏青泥娃娃,会把我在御花园随手折了送他的青梅小心放入荷包的裴璟。
我离开那天,也是在这城门外。
他曾与我起誓,将来必会亲自踏破敌都,迎我归国。
我问他: 若你违誓,又当如何?
他目光坚定: 以命相抵。
时移世易,斗转星移。
昔日誓言如烟尘一般,岁久弥散,不复存在。
他腰间系着的香囊也早已不是珍藏着青梅的那一只了。
我忽而发笑,迎着刀尖上前: 我是大盛嫡长公主,你要杀我?
听我自报身份,他眼中有讶异之色闪过。
塞外的风沙吹得太久,他当是认不出故人的模样了。
裴璟收起佩剑,躬身向我行礼: 臣不敢。
随后对上我的目光,不卑不亢道: 臣答应过安乐公主,要护她周全,绝不让人欺她辱她。
君子重诺。
若因此得罪了长公主殿下,臣亦无所畏惧。
沈妙宜闻言羞红了脸,她身旁的婢女笑得得意而放肆。
我勾唇冷笑: 我出使十年,于社稷有功,到了这些宫婢口中,竟成了寡廉鲜耻之辈。安乐公主御下不严,听之任之。
依大人之见,我该如何做?忍气吞声,任人欺辱?
我忽地逼近他,目光冷极: 还是说,裴大人也觉得,我不配争这口气?
裴璟不敢看我,移开视线低声道: 无论如何,妙宜如今贵为公主,与你地位相当。
你不该让她跪你。
沈妙宜回过神来,慌忙解释: 璟哥哥,你误会了,没人逼我。
是我自己要跪的。
她垂下头,眼角泛红: 我自知欠姐姐良多,此生无法偿还。
裴璟弯下身,哄人的语气极温柔: 人各有命,与你无关。
随后转向我,眉心皱起: 往日种种,已成过往。
还望长公主勿再执着,迁怒无辜。
我忍不住发笑: 裴大人是聋了还是痴了?今日不是我要与她为难。
说话间,我抽出他腰间佩剑,利落刺入他胸口。
面无表情道: 玲珑言语不敬,我掌掴于她。方才你用剑对准我的咽喉,现在我便还你一剑。
我李承曦,睚眦必报,光明正大。
沈妙宜见裴璟流了血,惊得昏死过去。
一群人瞬间乱作一团。
3
回到皇宫时,天已黑透。
得知我伤了裴璟,沈妙宜受惊晕厥,父皇怒极,赐了我三十脊杖。
我跪在御书房外,听见裴璟为我求情: 臣小伤无碍。
殿下虽有错,但罪不至此。
父皇的语气间尽是失望: 如此蛮夷心性,若不重罚,恐他日愈发言行无状。
今日是臣无礼在先……裴璟似心有不忍,又解释一句,被父皇打断。
勿要多言,你随我去看看安乐吧。
紧闭的门扉开启,他们一前一后走出来,疾步往凤仪宫方向行去。
龙纹皂靴从我身边急踏而过,只留下一道冰冷的命令: 安乐最畏血腥,拖远一些行刑。
我被架走时,双眼死死盯着那道明黄色的背影。
他始终未曾回头看我一眼。
廷杖重重打在身上,撕裂我背上的旧伤。我的意识逐渐涣散,灵魂从躯体中抽离,仿佛飘回了十年前。
我被定为质子时才七岁。
那段时日,父皇常带我来御书房,抱着我一起批阅奏折。
他告诉我,我出生时恰逢天狗食日结束。国师预言,承天光破晦暗,是希望之兆。
故给我起名承曦。
他轻抚我的发顶,轻叹: 国师之谶,今观尽验。
父皇问我愿不愿意做大盛的希望?
那时我年幼懵懂,只知点了头,所有人都会高兴。
虽害怕得整宿整宿睡不着。
依旧乖巧地重复太傅教我的道理: 公主享天下之养,理应为天下倾尽所有。
父皇夸我懂事,许我恩赏。凡我所求,无不应允。
我略微思索,只要了一个承诺: 不要忘了曦儿。
父皇将我搂得很紧,双目尽是血色。
他说他会日日夜夜思念他的宝珠。
每年我生辰时,他会想象着我的模样,亲自为我作画。
待我归来,再仔细瞧瞧,我长得与他所思所想是否一样。
我一直一直等着这一日。
时常幻想重聚时,父皇看着长大后的我,会是何种神情?
是否会笑着夸我: 曦儿,你做得很好。
谢谢你活着回到我们身边。
曦儿,你受苦了。
……
二十七二十二十九
最后一杖落下时,涣散的视线中撞入一抹玄色袍角。
我艰难地抬起头,见一金冠华服,尊贵威严的男子正居高临下看我。
行刑官跪了一地,唤他: 太子殿下。
剧痛中忽有热流涌上眼眶,恍惚间我仿佛又回到了小时候。
皇兄最宠我,事事都依着我。
我们曾一起种下棠棣树,发誓兄妹同心,永守棠棣之好。
我替他赴北狄为质的旨意下达那天,他跪在雨中求父皇收回成命,直至力竭昏迷也未能改变我的命运。
后来我离宫,他来送我,与我说,待他壮大实力,必架着金车亲自将我迎回。
届时,我的宫殿琼瑶为砖,明珠作帘。
他要让我成为这天底下最富贵无忧的金枝玉叶。
我本能地抬手,使出最后一丝力气想要抓住那道身影。
他后撤一步,俯下身来,双眸中带着我从未见过的森然冷意。
李承曦,你应该死在北狄的。
4
眼前仅有的一点亮光熄灭,我像跌入一个无底的深渊中,不停往下坠落。
周身很冷。
冷得让人想起初到北狄那天,被敌国的小王子从帐中拖出来,颈间挂上牛铃,扮作牲畜在雪地里爬行。
汗水浸透衣衫结成了冰,寒气透骨。
我看见我的嬷嬷为我据理力争,说他们不能如此对待大盛公主,被一刀砍掉了脑袋。
周围的哄笑声不绝于耳。
他们喜欢看大盛最尊贵的公主匍匐在他们脚下苟且偷生。
我被扔进奴隶营。
春日冰河浣衣,夏季曝晒劳作,秋狩扮作猎物供人取乐,冬季蜷在结冰的羊粪堆里。
这样的日子过了一年又一年。
连我身边的侍女都受不住。
金珠逃了,被抓回来扔给马奴。残月初升到东方既白,她凄厉的惨叫声一刻未止。
尸体被丢出来时,双腿折断,死不瞑目。
银环吓得失了魂,在某个风雪夜跳河而亡。
我身边的人皆离我而去,我万念俱灰,却依旧不敢去死。
你要好好活着,为大盛争取恢复国力的时间。
父皇的叮嘱言犹在耳。
国家需要和平。
我是公主,不敢抛弃使命。
我千疮百孔地苟活着。
等裴璟长大成人,踏平北境。等皇兄羽翼丰满,驾车来接。
终于在及笄那年,等来了大盛使者。
那晚,我被带到营帐献舞。
敌国的王端坐高台,举着酒杯冲我大笑: 跳跳你们大盛最风流的霓裳舞。
人人都知道这是一场羞辱。
我踮着脚尖旋转,踝间镣铐磨得旧疤涌出新血,在兽皮上踏出艳丽的红梅。
醉酒的将领走上前,用弯刀挑起我的衣裙,划出道道裂口。
缕缕残帛挂在我身上,衣不蔽体。
众人拍手叫好,学着大盛妓馆里的做派,往我脚下投掷金银。
使臣们装聋作哑,举杯共饮。
他们此次并不是来接我回国的。
西南边陲爆发战事,父皇派使团来北狄献上金银玉帛,维护两国关系,避免双线作战。
他带给我的只一句话: 大局为重。
我的日子愈发难熬。
我常被带入军营献舞。
帐外篝火映着铁甲寒光,照得扭动腰肢的人影愈发刺目。
连我自己都觉得,李承曦啊,你真是下贱到令人作呕。
我活不了,死不掉,终日像一具披着人皮的提线木偶。
连军营的男人都嫌我无趣,将我送进斗场做彩头。
那里人兽互搏,同类相残。
有命活下来的,便可以与我共度春宵。
我看着那一双双如豺狼般望向我的眼睛,恐惧在心底蔓延。
我大声呼喊救命。
人人要求我救国救民。
可是,谁能来救救我呢?
5
公主殿下,公主殿下。微弱的声音自耳边响起。
我猛地惊醒过来,映入眼帘的是两个宫婢装扮的少女。
年长一些的叫玉屏,另一个名唤香菱。
她们守在我床边,满目担忧: 您是不是做噩梦了?
我回过神,方才忆起,自己已经回到大盛。
我受了罚,高烧昏迷了三天三夜。
代掌凤印的贵妃娘娘将我安排在僻静的芳菲苑,以便养伤。
我从侍女口中得知,我曾经的寝殿,如今是沈妙宜的住处。
十年前我离宫不久,母后便思女成狂,得了疯症,错将跟着浣衣局的宫女来送衣服的沈妙宜认做了她的女儿。
父皇为了安抚母后,即刻将人封了公主,养在凤仪宫里。
安乐公主性柔如水,如春风化雨,一点点消解了帝后的失珠之痛。
虽非亲生,但十余年朝夕相伴,承欢膝下,情分早已不逊血脉至亲。
安乐公主及笄那年,圣上广召天下巧匠,在京郊修建了一座千岁殿。太子殿下亲督工事,琉璃作瓦,金玉为饰,万民皆可入内祝祷。
这份恩宠,当真是举世无双了。
许是意识到我会不痛快,玉屏噤声不再说下去。
香菱年纪小,藏不住话: 听说安乐公主可大方了,流水般的赏赐都赏给了下人。
在那里当差,一定能吃到很多我们这没有的点心。
玉屏慌忙捂住她的嘴,跪倒在我脚边: 主子,香菱只是贪嘴,对您绝无二心。
香菱快哭了,连连点头。
安乐公主虽好,但玲珑可凶了,香菱打死也不愿去。
我趴在窗边望着天上孤悬的月,语气懒懒: 退下吧。
我这儿冷清得很,除了她们俩,仅剩一个看门的小太监。
香菱每日叽叽喳喳,反而添了分活人气。
日子不咸不淡地过。
许是夜里睡得不好,白日里总是提不起精神。
我发呆的时间越来越长。
有时一整天什么事都不做,就看着院子里的那棵金桂树,黄色的花被风吹得一簇一簇往下掉。
沈妙宜来过几趟,次次都被我拒之门外。
后来不知从何处打听到我夜里睡不安稳,又差人送来了最好的安神香。
可我依旧梦魇。
梦里只有黑暗,只有寒冷,只有羞辱凌虐,只有鲜血横流。
不是这样的,殿下。
你还有我。
每每生命跃跃欲试想要离我而去时,这个声音总会响起。
盛安
我自梦中惊醒,冷汗浸透寝衣贴在脊背上。
守夜的宫婢在外间打盹,寝殿里空空荡荡。
再不见那个笑着说自己耳力极佳,只要我唤一声,无论多远他都会来到我身边的少年。
6
我与盛安相识在斗场。
北狄贵族将我绑至高台,叫我看奴隶与狼群厮杀的血腥场面。
他们将酒壶抛入场地,醉醺醺地对底下的幸存者笑: 相互撕咬吧,活下来的那个便能享用大盛最尊贵的公主。
几十双眼睛齐刷刷抬头看我,目光中全是肮脏的欲望。
唯有一人不同。
他仅瞥了我一眼,便迅速收敛目光。
那天,他从尸山血海中走出来,来到我面前,恭敬唤我: 公主殿下。
彼时我狼狈不堪,被绑了手脚送进为我们准备的毡帐。
他俯身为我解绳,人影向我压下来,我一口狠狠咬在他颈肩。
他吃痛皱了皱眉,轻声安抚: 殿下,别怕。
他告诉我他是大盛边陲云城子民。
当年我出使北狄途经他的家乡,曾救助过一群快饿死的乞儿。
他便是其中之一。
那时我便起誓,若未来有机会再见公主,定一生追随左右。他极认真道。
我静静听着。
他口中的那位公主,如天上明月,圣洁不可方物。
与我天壤之别。
我轻笑出声,自暴自弃般抬手去解衣衫: 那今夜还请待我温柔些。
他表情凝固了一瞬,慌忙转过身,留给我一个僵直的背影。
我蜷起身,将头深埋进臂弯里: 我如今什么模样你已见到,还愿意忠于我,服从我吗?
我愿意。他答得快且坚定。
我不知殿下如何看待自己,但在我心中,您以女儿身担天下事,是我见过的,最勇敢的人。
干涸的心有暖流淌过。
仿佛久处严寒,忽有一日亮起一簇火。
我第一次看见了一点光,感受到一丝暖,忍不住放声大哭起来。
少年手足无措,不敢转身看我,只会笨拙强调: 我发誓我说的是真的。
我被他的样子逗笑。
他站得笔直,三根手指比天: 若您不信,我今日便再发一誓。
无论殿下变成何种模样,哪怕连您都憎恶自己,我也绝不会背叛您,放弃您。
你怎么那么爱发誓?
我嘟囔一句,站起身行至他面前。
少年长得很高,鼻挺唇薄。
洗净血污,换了衣衫,能看出原本俊朗模样。
那双黑白分明的眼睛,在斗场杀人时寒光凛凛,叫人胆寒。
如今近看,竟干净明亮若天上星。
我昂起头问他: 你叫什么名字?
他蹲下身,跪地行礼: 盛安。
盛世的盛,安康的安。
网友评论
小编推荐
最新小说
最新资讯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