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开了一家茶馆店,店不大,生意不是很好,每天不过零零散散几波顾客,我也请不起人,为了维持下去,自己经常经营到深夜,反正回家也是闲着,不如开着门万一有顾客呢。
这天大雨,大约八左右,我觉得这么大的雨不会有客人了,打算打烊走人。
我关灯准备锁门。
这时候一个非常中性温和的声音响起“老板还营业吗。”
我抬头打量对方,对方大约三十岁一袭黑色衬衫非常清秀面善的一个男人,就是那种说不上帅,但是看起来非常让人信任的感觉。
“当然,欢迎欢迎,请问您喝什么茶,包厢还是大厅。”
并不是对方的长相让我有好感而接单,毕竟白天一个客人也没有,我今天连房租都没挣到。
我说着又打开店里的灯。
“我就一个人,就坐这吧。”
那人合起雨伞依在门外,跟着走了进来,环顾了一下我的小店,随即在靠门的茶桌坐了下来。
“您看您喝什么。”
我递上茶单又复述了一遍男人简单翻了翻,随即合上温和说道“十克炒青,泡在150ml壶里。”
我一愣没反应过来,对方完全没按照茶单上点。
并不是说因为对方点的茶太廉价,十克是个什么投茶量,这都八点了,不考虑晚上睡不睡的着?
“十克炒青,泡在150毫升的壶里,这两百是茶钱。”
看我愣在那里那男人只是微笑着复述,并从口袋里掏出崭新的两百元放在桌上。
这回我听清了连忙应承“您稍等,这就去泡,不需要这么多钱。”
说完我连忙转身去水台泡茶。
说实话两百我确实想要,不过炒青本来就便宜,两百溢价太高,我还想图他下次多光顾,自然不能太黑。
“这壶茶给个五十就行。”
我把茶泡好,给他斟了第一杯茶,就准备离开。
“这么大的雨,应该不会有其他客人了,老板要不要坐下聊聊天。”
男人微笑道。
“也好。”
闲来无事,我笑着应承,便坐了下来。
男人也给我倒了一杯茶。
我言谢,端起杯子轻抿一口,这浓度的炒青我还真没这么喝过。
“喝不惯吧,其实开始我也喝不惯,不过我一个和尚朋友很喜欢这么喝,慢慢我跟着他也开始习惯了。”
男人说了看我这样,笑着说道。
“我点头称是。”
我是不太擅长聊天的,店里生意差和我这个不会聊天也有一定的关系,不过现在我眼前的这个男人很会聊。
从开始的生疏礼貌,慢慢聊天开始活络起来。
那男人很有见识,天南地北都能聊,小到柴米油盐,大到国际局势,经济形势和前景,不同的话题切换延伸的非常自然不会觉得突兀。
就这样聊了一个多小时,我也很开心,毕竟难得有人能和我这么聊天。
“你相信这个神鬼吗?”
男人忽然认真的看着我。
这个话题没有从上一个话题过度延伸,男人这个问题很突兀。
我盯着他看了几秒,点了点头。
“虽然我没见过,但我相信这个世界上有神也有鬼。”
男人接着说道“我有个你无法想象的故事,我想找个人写成小说。”
“有多无法想象,真实的故事还是?”
我疑惑到男人喝了一口茶“世人都活在自己的认知里,他们只相信自己所见所听,我这个故事一般人看不见,也不会听说。”
“那你讲讲。”
我好奇道。
从我好奇开始,到后来很久以后,至少是认识这个男人半年后,他的故事讲到一半,我决定了要吧这个故事写成小说,虽然我没有什么文笔,但我觉得这个故事很吸引人。
我觉得这故事可能是真的。
他每次来都是店里没人,并下着雨,他都喜欢把雨伞依在门外,有一次我怕他伞放在门外被路人顺走,我就想把他的伞拿进来,我摸到伞的时候却发现他的伞根本没有湿。
不知道是不是听了他那奇幻的故事出现了记忆偏差,因为我后来特意留意过他的伞,伞都是湿的。
当然如果他说的都是真的,那么伞干和湿都在他的一念之间,他确实可以展现他想让我看到的那一面。
写完以后那个我如今都不知道算不算朋友的男人就再也没来过店里,我没有他电话和微信,我们除了在店里就没有其他的联系。
原来故事写完我们的友谊也就结束了。
如果故事是真的,我应该不配做他朋友,他是应该被我仰望的存在。
他叫张掖,来自中原农村,因为家穷,十七岁就辍学来海市打工,没文凭就找不到好工作,只能送外卖。
故事要从他一个离奇的订单开始,那是一个来自火葬场的深夜订单。
这外卖点了很久都没有骑手敢接单,张掖开始也不敢接,首到这个订单取消后又重新点了,并备注了此单另送红包80元。
张掖虽然辍学早但还是很爱买书看书,很多稀奇古怪的书,甚至是庙摊前的老书都会买。
大城市吃喝用度哪个必要花钱,还要往家里打钱,还要买书,自然钱也紧张。
看到这单有80元红包他犹犹豫豫还是接下了。
就是这单外卖开启了他不一样的人生。
当然用张掖后来的话说就是,就算他不接这单,接下来还是会有奇怪的事情把他引领上这条路来。
订单没什么奇怪的,各行各业都要吃饭,张掖也像往常一样正常送达。
可是回来的路却不是熟悉的路,他遇到了传说中的鬼打墙,这种事在一般人身上根本不可能,这不是影视作品里的情节,按张掖现在的话说就是阳间不允许有这么牛x的存在,不过当时张掖是不知道的。
回程的路开始张掖并没有觉得异常,就像很多开车的人会忽然觉得有段路不知道自己怎么开过来的情况一样,这种情况很好解释,就是人潜意识接管了行为。
张掖就这么开了很久,首到电瓶车没电,张掖抬头看去一条两边栽满槐树看不见尽头的幽静小路,微弱跳闪的路灯使得气氛显得诡异,这是一条他没走过的路。
张掖顿感不对,他送外卖也几个月了,对这个城市他配送范围内无论大路小路,他都己经非常熟悉,可这条路他却从来没走过。
连忙拿出手机准备导航,可是一格信号也没有。
毕竟这个时代影视作品,还是小说故事都出现过鬼打墙的情节。
张掖也意识到这事给他遇到了。
说不慌不怕是假的,十七岁的年纪,张掖只觉得头皮发麻,双腿无力,跨在电瓶车上不上不下,要走但车没电,整个一个不知所措。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