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它小说连载
其他小说《仪娘讲述主角吴兴张铁匠的爱恨纠作者“广陵兰亭”倾心编著本站纯净无广阅读体验极剧情简介:我不过在学堂读却被人传成了与外男私会的「坏姑娘爹娘急得要去撕烂对方的大哥却说:「送走才能保全名」可我明明没做错任何事——是谁在背后诬陷我?重活一我要查清这些流言的源可当我一步步逼近真相才发真正的杀就藏在最熟悉的笑容里……1我推门而一股浓烈的药味扑面而呛得我连连咳险些站不急忙扶住门框稳住身还没来得及缓口背后一股力道猛地推我整个人被摔
主角:吴兴,张铁匠 更新:2025-08-14 15:25:08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爹娘急得要去撕烂对方的嘴,大哥却说: 送走她,才能保全名声。
可我明明没做错任何事——是谁在背后诬陷我?
重活一世,我要查清这些流言的源头。
可当我一步步逼近真相时,才发现,真正的杀机,就藏在最熟悉的笑容里……
1
我推门而入,一股浓烈的药味扑面而来,呛得我连连咳嗽,险些站不稳,急忙扶住门框稳住身子。
还没来得及缓口气,背后一股力道猛地推来,我整个人被摔进屋里,眼前一黑,扑倒在冰冷的地上。抬眼,就见爹爹闭着眼,静静躺在床上。
我顾不得身上的痛,手脚并用朝床边爬去。多年在布庄做浣纱女,双腿早落下病根,又常年跪在冰冷的石板上劳作,早就难以站立——倒是爬得比走还快。
爹爹病重,大哥东奔西走打点,才终于让官府松口,允我回家见他最后一面。好不容易爬到床边,还没看清爹爹的模样,脑后一阵剧痛猛地袭来。
我吃痛地回头,只见亲大哥正举着我的拐杖,面无表情,又狠狠朝我砸下……
再次睁开眼时,耳边是学堂先生的声音: 今天提前一刻钟下课,明日清明放假。
我怔怔坐着,还没从大哥棍棒的记忆中回过神来。有人走近,我下意识举手护住头。直到爹爹握住我的手,我才终于反应过来——我,重生了。
爹爹将我揽进怀里,用袖子替我擦脸,轻轻拍着我的背安慰道: 『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正哥儿还小,将来总会明白这个道理,不会怪你的,别往心里去。
是因为侄儿背不出书,爹爹批评了他一顿,他却反过来说我不帮他。
爹爹以为我因此委屈,才红了眼眶。
他不知道,前世我历尽折辱,最终死在大哥手中。
大哥向来待我亲厚,他为什么要杀我?我必须查清楚,也要改写我无端枉死的命运。
我满腹心思地跟着爹爹回家,路上遇见些乡邻,往日都会热情招呼的,此刻却纷纷避让,不远不近地绕开,还一边低声议论。
再过两个月我便满十二,就到了议亲的年纪,却仍跟着爹爹在村里学堂读书。
大哥曾说,我这般年岁还与一群男孩同坐一室,实在不妥。
可爹爹却不以为意,说他亲自带着,学堂里也有女学生,有几个年纪和我差不多的,彼此照应着读书,并无不妥。
快到家时,远远便听见母亲在院里大声骂人。
哪个天杀的在外头嚼舌根?我仪姐儿坐学堂怎么了?她爹亲自带着
是眼红我家仪姐儿聪明漂亮,怕她有出息、比下他们家那窝蠢蛋吧?哪个烂嘴的说的,你出来老娘撕了你的嘴
篱笆不高,院门大敞,娘亲的话一字不落传进我耳朵里。
再次见到娘亲,我终于忍不住落下泪来。
前世,清明一过我便被送走,从此再未回过这个家,也没见娘亲最后一面。
活了两世,这是我头一回见娘亲这般大声骂人,只觉无比亲切,我立刻冲了过去。
两世为人,我才明白,我家里那些闲言碎语,从来没落到我耳中——原来,是爹爹和娘亲,一直护得我极好。
娘亲正一手叉腰,一手举着斧头,见我跑来,话音一顿,随即扔了斧头,一把将我抱进怀里。
仪姐儿,不怕啊。那张铁匠,咱们一家子谁都不认得,你整日在爹娘眼皮底下,哪来的空儿去见外人?
他们就是嫉妒你会读书、会算账、长得水灵,怕你有了好前程,把他们比下去。
爹娘都在呢,你大哥今天也要回家,谁也别想欺负你。咱们行得正坐得端,没做亏心事,咱就不怕。
2
大哥吴兴年长我十九岁,儿女双全,侄女悦姐儿比我大三天,侄儿正哥儿比我们小一岁。
娘亲有咳疾,爹爹不欲她操劳,带我们仨一起上课,也便利。
女学生有几个,单单传了我和张铁匠的闲话。
前世,过完清明爹爹就送我去何记布庄做搅纱女工,学门手艺,我听话走了。
不仅没得到好前程,反而受尽磋磨。
现在想来,是我那个大哥从中作妖,爹娘一番苦心白费,我落得个一生悲苦的下场。
这一世,我绝不去何记布庄。
大哥回来了,我没有像以前一样缠上去问东问西。看到这张笑脸,我只觉得胆寒。这张脸曾面无表情看着我,眼中的冷意如利剑扎在我心里,冻得我全身发僵。
我缩进厨房帮嫂嫂添火,借着火势活动手脚。
娘亲心疼大哥远行辛苦,特意杀了一只鸡,隔壁猎户王叔送了一只腊好晒干的野兔子。
大哥兴致很高,拿出酒,就着眼前的一大盘红烧兔肉,手里捏着只鸡腿,在饭桌上指点江山。他跟着何记布庄送货的马车,送货到扬州胡记绸缎庄,长了不少见识。
我前世在扬州胡记蹉跎十多年,也熟悉。
胡夫人擅商,生意通南北,名满天下,也是我的贵人。
我十五岁被大哥卖给胡老爷为妾,在青石板上跪了数年,伤了身子,断了一双腿。
胡家生意扩张,需要人手收蚕茧。我识字会算,擅挑茧,被胡夫人委用,才见了天日。
我感激她慧眼识珠,也钦佩她不以身份和出身为论,以才用人的魄力和气度。
再听到胡记的消息,如见故人,倍感亲切。
大哥卖我,是因为爹爹病重,需要银钱抓药。他常去胡记送货,知些根底,我去了能得个好前程,我听了他的话。
现在,爹娘都好着,家中也不缺银子。
家里还是老样子,只门口是平的,没有门槛,人都在。
我除了挑拣蚕茧的眼光,就数察言观色的本事最厉害,只是以前不留心家里人。
如今有了两世的人情见识,发现了大哥的不对劲。
那只鸡做成了烧鸡,摆在桌子中间,兔肉在大哥眼前。
嫂嫂夹了兔腿,一只给我,一只给悦姐儿。
大哥赶紧夹走一只,咬了一口说太干,一筷子甩到悦姐儿碗里,去撕鸡腿。
娘亲夹了剩下一只兔腿给正哥儿。
大哥把撕下的鸡腿给正哥儿,再撕下另一只,美美地咬一口,再抿一口酒。
这情形,怎么会是待我亲厚呢?怕是早就恨上了我。
爹爹不言语,眉头不展,大哥唾沫横飞。
娘亲和嫂嫂只吃菜,不吃肉,也不说话。嫂嫂盯着给大哥续酒,娘亲添菜,偶尔走神。
屋子里除了大哥的感叹,就只有我们三小只大吃的呼呼声。
以我看,娘亲给大哥夹再多的菜,大嫂再殷勤十倍给大哥添酒添菜,都不及此时应和他一声。如果能拿个酒碗,跟大哥碰一下,必能被他引为知己。
除了大哥,唯一有酒的爹爹,不说话也不喝酒,皱着眉头,只夹眼前的那盘菜,实在是煞风景。
我倒觉得痛快。
侄儿吃完下桌,手甩碰到了酒坛子,掉到地上摔碎了,坛子里酒已经空了。
大哥已微醺,他干脆下桌,明日祭祖,爹爹就不要去了。
这话,没人搭理,我留了心。
前世爹爹送我走,或许不是让我学手艺,而是因为谣言。
我回家只见到大哥和爹爹,娘亲早已去世,其他人不知是否受了牵连。
如今的情形,大哥更像是一家之主。
我必须留下来,查清楚谣言的真相,不去布庄。
我跟在嫂嫂身后,可是她要照顾大哥。
爹娘担心我是听了闲话害怕,娘亲晚间陪我睡。
我好好地哭了一场,只说一辈子不离开爹娘,娘亲又好气又好笑,哄了我半晚上。
3
第二天一大早,大哥拦住了要出门祭祖的爹爹。
外头的话我听到了。此事仪姐儿不妥当,爹爹也难逃管教不严的过失。明天就送仪姐儿到何记布庄,爹爹也要避避风头。一副当家人的姿态,但是我不怕。
娘亲气急,仪姐儿有什么不妥当?她日日在爹娘眼前,根本没见过外人。别人眼红咱们家,造你妹子的谣,你做大哥的,该替自己妹子做主才是。
大哥撂下扁担,这不是给她谋个了前程吗?私相授受也不是非得见面,学堂里那么多人,各村的都有,不见得都是好的。
你做大哥的,就这么编排你妹子?私相授受,有什么证据?
读书人心思多着呢……
娘亲喊了一声,打断大哥的话,兴哥媳妇。
趁着好天,把厚衣服厚被子搬出去晒晒。娘亲领头进了我房间。嫂嫂不明所以,跟着进去了。我也在后头跟着,被娘亲推出来,让我们仨别添乱。
我没几件衣裳,箱子柜子都开了,衣服被子都摸一遍,也没花多少工夫。倒空匣子,就只头花头绳,她们知道来历。
架上的书不少,娘亲招呼爹爹干活,交代都搬到院子里,务必一页一页翻开晒。
重生回来,我忙着观察大哥,昨晚光顾着和娘亲哭委屈了,房间的东西还没摸过,我也不记得有什么。
他心里恨我,又有私相授受一说,我担心真有点什么,心急如焚。
一面恨,恨他心狠,恨我大意。
娘亲和嫂嫂手脚太快,不待我想到办法跟进去,我的东西就搬出来了。房间清空,娘亲和嫂子一寸一寸擦扫,没什么东西。
忙完了我的事,又去收拾悦姐儿的房间。大哥阻拦,被母亲一掌推出去摔个跟头,悦姐儿惊呼。
我刚松口气又提起心,撺掇他们俩一起上去看热闹。
嫂嫂打开衣柜,满满当当,两件绸面薄袄子,一水的细棉布裙子,新鞋子堆在一起。
她比我贪玩,费鞋,娘亲和嫂嫂多给她做了几双,也不知竟有了这么多。
嫂嫂正开箱子,悦姐儿眼见得紧张了,大哥递过来一个安抚的眼神。
拿开几件旧袄子,下面全是绸缎料子。
开了妆匣子,也是头花头绳,比我多,更精致。
一寸一寸扫,细细擦,两副银手镯、几只银簪子,碎银角子从旧袄子里捏出来,有一大把。
嫂子愣了,衣裳鞋子头花她还有数,这些东西她不知道是哪里来的。
娘亲喊悦姐儿和爹爹都进来,我也跟着。
嫂嫂问,这些东西哪里来的?
我给悦姐儿的。我给她带的礼物不如仪姐儿的好,仪姐儿又不肯分给她,我重新给她买过了。她自己打小种桑养蚕,我卖茧的银子给她一点,她自己攒下的。大哥挡在悦姐儿前面回答嫂嫂的话,悦姐儿点点头。
我松了口气,娘亲也吐出一口气。
大哥这次去扬州,给我带了一匹蓝底白花细棉布面料,悦姐儿的是素面锦缎。
她的面料不好看,她不高兴,要换我的,我怎么好意思用棉布换侄女儿的锦缎?拒绝了。
大哥骂了侄女儿,说再给她买。
这就是昨晚的事,以往这样的事也不少,家里都知道,那大半箱绸缎就是这样来的。
卖茧的银子单给悦姐儿一份,全家都不知道。
娘亲冷笑,你说你妹子跟女儿一般大,你就当多了一个女儿,一样养,权当尽孝。这是一样的?
大哥跳起来指责娘亲无理取闹,娘亲操起扫把就打,大嫂直哭。
爹爹拦住,兴哥儿,你带着正哥儿去上坟,别误了时辰。
安慰娘亲和嫂嫂,仪姐儿的书都是我抄给她的,她的字大有长进。兴哥儿也就是气性大,过了就好了。
催大哥出门,交代娘亲孩子的东西来历清楚就别动,交代嫂嫂别让悦姐儿落单,让我跟着他。
我一阵后怕。
若东西是从我房里找出来的,便坐实了私相授受,足以置我于死地,我明天就要被送到何记布庄。
几匹布不是大事,私相授受是好意提醒,送我去何记布庄是为我谋前程。
他虽小气,仍然是个替我操心的好大哥。
得让家里知道,是大哥欺负我,我受了委屈。
我不能自己出头,只有爹娘能管大哥,得跟紧爹爹。
4
大半箱锦缎、这么些银两和首饰,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夫。
我装不懂这些,丝毫不遮掩自己羡慕的眼光。
嫂嫂拿了那匹花布,先给我做衣裳。
悦姐儿难得地没和我吃醋,送了我一个新头花。
爹娘看我一脸懵懂的样子,愁容遮不住。
我低着头,不停地想自己前世的遭遇,死死压住想蹦出口的宽慰,想说出自己前世凄惨结局的欲望,憋得眼睛通红。
他们更自责。
——
大哥刚走,家里来了客人,张铁匠。
王叔昨天去镇上采办清明祭品,顺便拿送去修补的猎刀,跟张铁匠聊了一嘴。
张铁匠身材矮小,满脸胡子,一边脸上有一条从额头到下巴的疤蜿蜒在胡子里,拖着一条断腿,带了一个拐。
吴秀才,张某不认识吴小姐,从无来往。
还请跟我一起去找村长说明,吴某感谢。爹爹一拜。
到了村长家,说明原委。
村长直言,传言我也听到了,你家仪姐儿和不少学生传诗文,托张铁匠送信,见面拉扯不清。我没见仪姐儿出过门,茶坊里私底下倒是热闹。
爹爹闻言大吃一惊,谢了村长,回家交代一声,赶着去镇上。
看到身后的我,一把抓住,带上一起走,我心酸欲哭。
我出生不久,爹爹便回乡务农,在家抱我在膝盖上认字,进山采桑背着我说话,上课也带着我,俨然慈父。
现在我都这般大了,爹爹还当我是小娃娃,到哪里都带着。
今天见到张铁匠的这张脸,我想起来,前世他是悦姐儿的夫婿。
爹爹病重,大哥担心守孝耽误侄女的婚事,赶着将她嫁了,就是嫁给张铁匠,专程托人给我带了消息。
十几年前,清溪镇遭遇百年不遇的水灾,田地被淹,人也被冲走不少。大水过后,为了活下去,卖儿卖女,问起来就说被大水冲没了。
张铁匠的父亲是那时候饿死的,一块草席了事。他十来岁的年纪,跟着大人去赶海,养活母亲和姐姐。姐姐出嫁后回家开打铁铺,奉养母亲。
张铁匠在水下伤了脸,残了腿,多年说不上亲,也不嫌弃悦姐儿上了年岁,两人便成了亲。
我出来走动后再打听,才知张铁匠为人厚道,样貌着实可怖,很是替悦姐儿可惜,我回家没有见到他们俩。
悦姐儿聪明能干,如何上了年岁才成亲,还嫁了张铁匠?
只怕是受了谣言的牵连。
如果不查清楚谣言,怕是还要再牵连她,甚至更多人。
我担忧地问爹爹,这个谣言,会不会连累其他人?爹爹点头。
进了茶坊,他很是熟稔地跟老板寒暄几句,打听张铁匠。
茶坊老板说的,跟我前世听说的差不多,没有成亲后那一段。再三保证,张铁匠一家良善,不是行暗事的人。
这话爹爹也信,那场大水我家也少了人,我回来下葬的。他主动上门澄清谣言,心思坦荡,并无心虚。
张铁匠既不曾传信,那谣言便有误了。
爹爹又问了私底下流传的故事,确有流言,但是从未见过人。
这等谣言,若不是清明事忙,若不是爹爹上课不收本村子弟的钱,就是村长上我家的门了,这两天就要把我关猪笼。
难怪前世爹爹那么着急送走我。
他写了一封信,托茶坊老板今天务必送到。
茶坊老板知道轻重,接过信,立刻起身出门。
爹爹那封信是写给镇长的,只说清明过后各州县都有布庄到清溪镇来收茧,上级衙门可能派人混在其中。
网友评论
小编推荐
最新小说
最新资讯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