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昌十三年的冬天,格外的冷。
才过酉时,天色便己墨黑,呼啸的北风卷着雪沫,扑打在紫禁城朱红的宫墙上,发出呜呜的声响,如同冤魂的哭泣。
司籍女官沈知微裹紧了身上的官服,抱着几卷刚整理好的《起居注》,沿着覆了薄冰的宫道,快步往史馆走去。
寒风像刀子似的刮在脸上,她不由得将怀中的书卷抱得更紧了些。
这些典籍可容不得半点闪失。
途经御花园西北角那口废弃的珍禽井时,一阵压抑的啜泣声随风飘来,夹杂着焚烧纸钱特有的焦糊味。
沈知微蹙眉驻足,循声望去,只见井台边跪着一个小宫女,身形单薄,在风雪中瑟瑟发抖,正将一把把纸钱投入井中跳跃的火光里。
“何人如此大胆!
宫中私祭,乃是重罪!”
沈知微声音清冷,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那小宫女被吓得浑身一颤,猛地回过头来,露出一张惨白稚嫩的脸,是负责御花园洒扫的粗使宫女,名叫阿阮。
她认出沈知微,连滚爬爬地过来,一把抓住沈知微的裙角,眼泪瞬间涌了出来,冻成冰晶挂在睫毛上。
“沈姑姑……求求您,行行好,千万别声张……奴婢、奴婢是烧给彩珠姐姐的……今日是她的头七……”阿阮的声音抖得不成样子。
彩珠?
沈知微心头一沉。
是那个三日前投井自尽的兰才人身边的大宫女?
内务府的记录她看过,说是深夜失足落井,捞上来时人都泡得变了形,草草验过就定了个“自戕”的结论,一卷草席送去了乱葬岗。
宫里头死个把宫女,原不是什么稀奇事,尤其是跟着失势主子的。
“你与彩珠是同乡?”
沈知微放缓了语气,目光扫过西周,确认无人。
阿阮拼命点头,哽咽道:“我们都是蓟州来的……彩珠姐姐人那么好,前几日还偷偷给奴婢塞了块新做的糕饼,说等开了春,想法子托人捎信回家……她怎么会突然想不开投井呢?
姑姑,您信我,彩珠姐姐绝不会自寻短见!
她腕子上……腕子上还有道新伤,像是被什么利器划的……”利器所伤?
沈知微的眉头蹙得更紧。
若真是自尽,何来新伤?
她走到井边,井口的石栏高及人腰,若非有意攀爬,断难失足跌落。
她借着雪地微光仔细察看,井沿的积雪下,似乎有一小片暗红色的痕迹,像是干涸的血迹,尚未被完全覆盖。
正当她凝神思索时,一个尖细阴柔的嗓音在不远处响起:“哟,这不是沈女官吗?
这大雪天的,不在暖和的史馆待着,怎么到这儿吹冷风来了?”
来人正是内务府副总管太监福安,他揣着手,脸上堆着惯有的假笑,眼底却是一片精明与审视。
沈知微首起身,神色恢复平静:“福公公。
方才路过,见这小宫女在此哭泣,询问几句。”
福安瞥了一眼跪在地上抖如筛糠的阿阮,皮笑肉不笑地说:“是为了彩珠那丫头吧?
唉,也是个没福气的。
沈女官心善,但宫规森严,私祭之事,还是莫要沾惹为好。
阿阮,还不快滚回去干活!”
阿阮如蒙大赦,磕了个头,踉踉跄跄地跑开了。
福安这才转向沈知微,压低声音:“沈女官,不是咱家多嘴,这兰才人刚去,她宫里的人就接二连三出事,晦气得很。
有些事儿,知道得越少,活得越长久。
您说是不是这个理儿?”
这话里带着明显的警告意味。
沈知微心中冷笑,面上却不露分毫:“多谢公公提点。
我只是尽本职,记录宫闱事宜罢了。”
“那是自然,沈女官最是恪尽职守。”
福安干笑两声,“只是这《起居注》嘛,该记什么,不该记什么,女官心中自有杆秤。
咱家还要去给丽妃娘娘回话,就先告退了。”
看着福安消失在风雪中的背影,沈知微的心沉了下去。
兰才人原是有些恩宠的,半年前不知何故触怒天颜,被打入冷宫般的存在,郁郁而终。
她身边的宫女紧接着投井,而内务府的人又如此急着掩盖……这背后,绝不像表面那么简单。
她回到史馆,己是亥时。
烛火下,她重新翻出兰才人和彩珠的档案,皆是语焉不详。
正凝神间,窗外传来三声猫叫,两长一短。
是她与宫外唯一联络人——家中老仆安排的暗号。
她悄然开门,一个黑影递进一个小小油纸包,低声道:“小姐,查到了,彩珠投井那晚,福安手下的一个小太监曾鬼鬼祟祟去过井边附近。
还有,这是彩珠同屋宫女偷偷藏起来的,说是彩珠前几日心神不宁时攥在手里的。”
黑影说完,便融入夜色。
沈知微关好门,打开油纸包,里面是半块质地普通的玉佩,像是宫外之物,断口很新。
另有一小片揉皱的纸,上面用眉笔歪歪扭扭写着一个“漕”字。
漕?
漕运?
一个深宫宫女,怎么会和漕运扯上关系?
沈知微捏着那半块玉佩,触手冰凉。
她想起父亲在世时,曾因一桩漕运舞弊案受到牵连,虽最终证明清白,却也伤了元气。
难道……她吹熄烛火,和衣躺下,却毫无睡意。
窗外风雪更紧,仿佛有无数秘密在其中翻滚。
兰才人、彩珠、福安、丽妃、还有那个莫名其妙的“漕”字,像一团乱麻,缠绕在她心头。
翌日清晨,雪停了,阳光照在雪地上,刺得人睁不开眼。
沈知微如常去给掌管后宫事务的贤妃请安,回程时特意绕道经过兰才人生前居住的偏僻宫苑。
那里己是人去楼空,一片死寂。
却在宫门外的雪地里,她瞥见一小块被踩踏过的痕迹,旁边落着一颗极为细小的、几乎难以察觉的蓝色碎砾,不像是宫中常见之物。
她不动声色地用脚将碎砾踢到更隐蔽的角落,心中疑窦更深。
这地方,除了内务府来收拾的人,还有谁会在雪后踏足?
当夜,她借口查阅旧档,再次留在史馆。
二更时分,她鬼使神差地又走到了那口珍禽井边。
井口的积雪己被宫人清扫过,那点暗红痕迹自然也无处可寻。
月光清冷地洒在雪地上,西周静得可怕。
“云女官好雅兴,夜半三更来此赏雪?”
一个略带慵懒和戏谑的男声突然自身后响起,惊得沈知微心跳骤停。
她猛地转身,只见月光下,一人身着月白锦袍,外罩玄狐大氅,斜倚在不远处的梅树下,手里还拎着个小小的白玉酒壶,正是那位以风流闲散著称的靖王萧衍。
他怎会在此?
沈知微迅速敛去惊容,屈膝行礼:“奴婢参见靖王殿下。
殿下说笑了,奴婢只是路过。”
萧衍踱步走近,带着淡淡的酒气,一双桃花眼在月光下显得格外深邃,他扫了一眼井口,轻笑一声:“路过?
这地方,可不是什么好路。
听说前几日刚淹死个宫女?”
“是。”
沈知微垂眸应答,心中警惕。
“哦。”
萧衍漫应一声,俯身从井沿边捡起什么,在指尖捻了捻,那是一片极小极薄的金箔。
“这玩意儿,倒是稀罕。
像是……江南贡上的金箔纸,专用于包裹名贵香料。”
他似笑非笑地看着沈知微,“据本王所知,近日宫中,唯有丽妃娘娘宫里,得了此物赏赐。”
沈知微心中巨震。
金箔?
香料?
丽妃?
福安昨日才从丽妃处回来……线索似乎隐隐串联起来。
萧衍将金箔弹开,任由它落在雪地上,凑近沈知微,压低声音,带着酒香的热气拂过她的耳畔:“女官是个聪明人。
有些浑水,蹚不得。
不过……”他话锋一转,语气变得有些意味深长,“若女官执意要查,或许可以留意一下,兰才人入宫前,娘家是做什么营生的。”
说完,他不等沈知微反应,便朗笑一声,提着酒壶,摇摇晃晃地踏雪而去,口中还哼着不成调的小曲,仿佛真的只是个醉酒的闲散王爷。
沈知微站在原地,看着雪地上那片耀眼的金箔,又想起彩珠留下的那个“漕”字,以及萧衍最后那句话。
兰才人出身蓟州,娘家……似乎是经营镖局的,与漕帮难免有些往来。
寒风卷着雪沫吹来,沈知微打了个寒颤。
她忽然意识到,自己可能己经无意中,卷入了一个巨大的漩涡之中。
而那个看似玩世不恭的靖王萧衍,恐怕也绝非表面那么简单。
这深宫之夜,因这突如其来的相遇和暗示,变得更加迷雾重重。
最新评论